楊丞相怕是要倒了,乍聞此消息的江知府也是心中一震,曾經大力扶持陛下繼位,黨羽遍布朝野,還成了半個國丈的楊丞相,看來是要晚節不保啊。
江知府都懷疑自己是不是遠離朝廷太久了,現在才聽到這點風聲。
緣由還在于三月前,陛下重病,命太子監國,以往因為淑貴妃楊丞相氣勢煊赫而一直隱于臺后的太子勢力終于浮現在了朝廷面前。
這才發現,太子一脈居然已經掌控了不輸于楊丞相的朝堂乃至軍中勢力。
更令人畏懼的是,陛下的不聞不問,放任發展。淑貴妃和楊丞相恐怕也沒想到吧,過去陛下的種種榮恩,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也是讓他們松懈的手段。
盡管楊丞相還在,勢力龐大,但太子又是嫡長子,乃正統之位,甚至東宮之中,已有兩名嫡孫誕下。而淑貴妃,多年來膝下唯有一女,華鳳公主。
陛下壽命不久,眾朝臣也要考慮考慮站隊的事了。
至于楊丞相,大廈將傾也。
江知府看著京中好友寄來書信里龐大的令他頭疼的訊息,他當初就是不愿摻和這些事情,也擔心淪為棄子,才自請外放。
而他學的儒家禮教,自然也更傾向于太子正統。
唯一稍稍讓他寬慰的是,楊丞相如今自身難保,哪有工夫來管殺他門人的兇手。
江知府也見過湛文清此人,知曉內情,既惋惜其才,又憐其孝心,若為攀附權貴,加重判刑,他也于心不忍啊。
他不知道的是,還有人拿此事借機在朝堂上攻訐楊丞相,說他竟收留忘恩負義的敗類,暗指楊丞相縱容門害百姓,為其斂財。楊丞相為撇清關系,反倒稱湛文清其孝行可嘉。主動替湛文清一個小小的舉人求情。
最后兜兜轉轉,還是太子下旨,判湛文清杖五十,除去功名,處囚刑七年。
皇宮,紅墻琉璃瓦,那飛入云霄的鳳凰羽翼,聳直的屋脊便彰顯了它的身份三大殿之一,皇后的居處,正寧宮。
“兒臣拜見母后。”一著明黃色錦衣禮服的俊秀端正青年朝內室里面行禮。
雖已染上歲月痕跡,但依舊氣度雍容的皇后慈愛地將太子喚進來,又關切問道,“今日早朝,那些大臣可有為難你”
這些年來相互扶持,能有如今,母后在背后也是費盡心血,與各方斡旋,太子嘉煜自然也不會瞞她,將朝上發生的事都告訴了她。
皇后贊賞地看著如今唯一在身邊的孩子,“你做的很好,但你可知楊奉那老賊為何替他不喜的人求情。”
太子嘉煜神情微微一肅,“是為了太后。”
“不錯。”皇后點了點頭,“我朝以孝治天下,楊奉主動提出降恩,就是為了讓你父皇念起太后,而太后,向著的當然是楊家。”
說到這,皇后冷笑了一聲,曾幾何時,她也盡心盡力侍奉太后,無論是永寧王妃,還是皇后時,但太后又是怎么對她的。因為楊家對她的錢財金銀供奉還有和她娘家的幾樁聯姻,而狠心腸地在嘉煜去她宮中玩耍時吃的糕點里下毒。
等著淑貴妃再生下皇孫,她就更滿意了。
太后絲毫不念嘉煜也是她的皇孫,她眼里有的只是娘家的富貴和自己的尊榮。
每每想起這件事,皇后都恨的咬牙切齒,甚至把她夫君給恨上了,她險些失去了他們的兒子,也如果不是那一次,她也不會狠心將她剛出生的女兒送出宮去。
而她的夫君礙于親情,更多是楊家勢力,小懲大誡剮了那些替罪的宮人,送太后去清臺山溫泉宮靜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