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為令人可惜的莫過于周家,若周慕顏尚在,周家又會如何,果真是天妒英才,就連天子聞訊也悲戚道,“朕失國士矣。”聽多了這樣惋惜遺憾聲音的周南治心中郁郁,更勝過了喪子之痛。
現在,周家只有周慕梓了。
竹林邊,有些落拓不羈的嚴子陵抱著酒壺,面前放著一個火盆,“好友,你失約了。”
說完又飲了一大口酒。
別人燒的是黃紙,而嚴子陵格外與眾不同些,打開了一個錦繡雕刻的盒子,里面放著三年前他為周慕顏準備的加冠禮,那枚因為突聞好友出事而打碎的玉璧。
嚴子陵繼續叨叨,“好友啊,吾又尋了巧匠修補,還你一個完好無缺的玉璧。”
只見它原本的裂處用碧玉痕彌補,縱橫交錯,如河山之美,反倒比過去更為驚艷奪目,名貴不凡。
然而嚴子陵卻毫不在意,將玉璧棄于火中,“好友,吾的禮物燒給你了。”
任由著玉璧在火中被燒,嚴子陵喝了一壺又一壺,卻怎么也感覺不到醉意,他曾以為一醉解千愁,真名士醉后即忘憂,去者不可追,往日不可留。
哪怕好友英年早逝,也不是一壺酒解決不了的,一壺不行就兩壺,十壺,百壺。
現在才知,真正的悲事是怎么也忘不了。
酒水只會加重那份悲傷的濃厚。
等到嚴家人來尋嚴四郎時,他已醉得不省人事,而火盆也熄滅了,唯留里面的玉璧,原本的綠色也被燒成了白色,嚴家人也把那塊玉璧帶了回去。
嚴子陵也不在意,反正他的心意也燒給了好友,那塊玉璧誰要誰拿去。
在后世更成為了傳世之玉,也是周慕顏和嚴子陵千古之交的見證。
周慕顏逝去后,周家對唯一的繼承人周慕梓更為嚴苛了,然而周慕梓卻并不順從于家中教導,性子更像他的長兄,他猶記得,兄長在世時,與父母相處也很冷淡,當年懵懂不知緣由,但還是存了芥蒂,與父母同樣不甚親近,也絕不是百依百順之人。也記著兄長曾經教誨,不拘于兄長光環之下。
加冠后,更是按著自己的心意和志向,選擇棄筆從戎,前往邊關,后一路榮升,出使西域各國,縱橫捭闔,有一人滅一國壯舉,為西域與中原百年交好,互有文化商業往來奠定了基礎。
后世記載周家有二子一女,長女早夭,長子周慕顏,為當世第一名士,風姿千古卓絕,有周郎顧美名,可惜英年早逝,留下無數傳說,其父也因他之亡故,郁郁而逝。
二子周慕梓,國之大使,功成名就。
作者有話要說錦榮沒死只是換了個身份逍遙自在去了
她可不愿意一直女扮男裝代替他人身份為周家榮光犧牲那太苦逼了
不會有人發現周錦榮的身份,因為這只會令她飽受非議,原身的心愿錦榮已經達成了,算了了這段因果。
錦榮也不是每世都是如此,全看她心情,即便因此背上的因果她也不在乎,不過每次被她這么一攪和似乎因果都被功德給消弭了
這個故事挺糾結的真論起來誰都挺可憐的而錦榮能做的就是無愧于心償還因果然后逍遙自在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