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要斷了他們的后路啊,只能認命去迎接郭匡,若是郭匡能順利入京,他們才能得幾分好。
但事情發展會如他們所想嗎郭匡一開始聽聞是攝政太后和少帝派來迎接他的朝中官員,在倨傲之余還是給了幾分面子,但到京都門口,見到城門禁閉,還有嚴兵把守。
一下子就怒了,將十幾個迎接的官員皆斬于馬下,連求饒的話都沒來得及讓他們說。
郭匡馬匪出身,隊伍里沒幾個謀士,何況郭匡又一向獨斷專行,誰敢勸阻,火上澆油的倒不少。
京都里,錦榮聽說了此事,很虛情假意地感嘆了幾句。
其他大臣心中腹誹,還不是你親手送他們去死的,但腹誹之余,又不禁膽寒于攝政太后的手段,不過幾句話,便令那些人死于郭匡手下。
錦榮順便讓人往外宣揚了一番郭匡的暴虐。既然郭匡做都做了,應該也不在乎多幾個惡名。
在某些時代,名聲好壞也能起到關鍵作用的。
至于讓郭匡入京,就更不可能了。
各地其他州牧收到消息的,先是心底鄙視了一下郭匡的沖動愚蠢,后又想著觀望這位新攝政太后的應對手段,若是連郭匡都能欺壓皇室,那就是夏失其鹿,有能者當逐之。
不說外頭一茬又一茬的人,野心蹭蹭地往上漲,錦榮已經決定了,她盯上的這頭鹿,誰也別想碰。
郭匡,只是一個引子。
有郭匡在京都城外虎視眈眈,引出問題還不少,城內人心惶惶,朝上已有仗著年高德劭的老臣申屠,暗罵道攝政太后牝雞司晨,不堪天下女子典范。即便少帝年幼,也自當由皇室宗親,托孤大臣輔佐,太后一弱齡女子,何德何能垂簾聽政。
光是最后一句話,便說錯了。
錦榮可不是垂簾聽政,她是直接讓人搬開了龍椅,自己坐在更為舒服的金絲烏木椅于殿上,光明正大的聽政。
像申屠這般迂腐不化,心中不服的人還真不少,只是之前礙于天子韓唯遺命以及攝政太后掌握京都兵權,不敢言語罷了,現在外患已有,想趁機逼攝政太后下位。
唐文賓第一個想出來斥責的,被身后的人死死拉住,甚至還捂住了嘴。
只見申屠作悲情狀,仿佛遇見了桀紂在世,國將不國,“老臣侍奉大夏多年,忠心耿耿,愿意一死以效皇恩。”
“申大人不可啊。”一旁早已做好準備的官員拉扯住申屠的衣袖袍子,異常配合地喊道。
然而,一道冰冷拖長的沙聲響起,武官對此再熟悉不過了。
“申大人欲尋死,我怎能不允”錦榮眼底滑過的冷意如同劍光般冷冽,而殘忍。
一劍來得太快,便是最久經沙場的將士也未反應及時,申屠已被攔腰砍成了兩半,血流殿上。
“若有欲開城門者,便如此人。”錦榮將龍泉劍收回了劍鞘之中,漫不經心地道了這么一句。
王者之劍,果然用得順手,不負她在聽幼時的那位劍術師父說過后,又在宮庫里尋了那么久。
胡說,這樣轉移話題,至少除了殿上親眼目睹的人,其他大多都會這么相信的,多么理直氣壯的借口啊。
如果忽視那血淋淋到令人膽寒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