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將軍又看向錦榮,問道,“小關的肚子病是你治好的。”
錦榮想起他說的是誰了,在路上有個軍士誤喝了江邊的水,之后肚痛難忍,錦榮猜測是水里不干凈,有寄生蟲,便找了苦楝皮,馬鞭草,南瓜子這幾種草藥,讓他們幫忙煮了一大鍋藥湯,給那個姓關的軍士連夜灌了下去。
在拉了半個時辰的肚子后,也算好轉了。后來那個姓關的軍士還送了半只烤兔子作為謝禮。
有功勞怎么不領,錦榮便點了點頭。
程將軍見狀,原本威嚴的神色緩和了許多,“既然如此,那你就去軍醫營那里做事吧。”
行軍打仗,時常餐風飲露,會染上點什么毛病太正常了,有個會懂這類簡易醫理藥識的人隨行還是很重要的。
程將軍作為一營之長,事務繁忙,能抽空看個新兵,還是因為沈淮是他的親信之一,所以說了兩句話后,沈淮就自覺地帶錦榮離開營帳了。
“程將軍不是個不知變通的人,有什么樣的本事就該放到什么位置上去,和年紀大小沒什么關系。調你去軍醫營幫忙和讓你當個新兵,顯然是前者作用大些。”
沈淮安慰了錦榮兩句,才十四歲的小子,能在程將軍沒出錯已經很不容易了,順便解釋了這件事的來由。
錦榮一思忖,所以這是從普通新兵轉為隨行軍醫了。
雖然她也有過這樣的念頭,但沒想到居然這么容易就達成了。
等到了軍醫營,錦榮才明白這么順利的緣由,原來有個軍醫在緊急撤退時把腿給摔斷了,現在都需要大夫照看,更別說給其他士兵療傷了。
看來她運氣還不錯,錦榮自我安慰道,
顯然軍醫的保命機會大上許多,而且福利待遇什么的,也更好。
而隨著她在軍醫營待的時間一長,也表現出了她在醫術上的本事,不亞于成年有名望的大夫,讓其他軍醫也連連稱奇了起來。
隨行軍醫大多也是征召而來的,主動請愿的不多,畢竟哪怕是當大夫,在戰場上治病救人,總比在太平縣城鄉里要危險得多。
而學有所成的大夫又大多早已成家立業,哪里愿意舍得下親人,千里迢迢來這里。
也正是因為如此,錦榮所表現出來的醫術水平和與之不符的稚齡,盡管令他們驚訝,但也不會有什么嫉妒不平。軍營里隨行大夫本就稀缺,有人來幫忙分擔再好不過了。
只是配藥,治療刀傷劍傷,順便防止后期感染,雖然沒什么記憶,但錦榮做起來倒也意外的順手。
處理傷口防止感染這一項,以致于經過錦榮的手的那些傷兵好的也比其他傷兵快些,因舊傷復發又回到軍醫營的也更少。軍醫營里就有其他大夫虛心求教了。
達者為師,無論在哪一行都是不變的定理,再者在這世道,像這樣治病救人的醫理知識都是不傳之寶。宋錦榮年紀雖小,其他大夫卻也不敢想能請教到多少東西,若是以輩分壓人那傳出去,這名聲也就沒了。
不得不說,這些見慣了生死的軍醫大夫還是挺有慈悲道德心腸的。
錦榮也沒什么藏著的想法,在這一點上,她從來不是狹隘之人,學識只有流傳下去,才有存在的意義。
于是,軍醫營里常常能見到這一幕,十數個年紀長甚至有些連胡子都一大把的大夫,圍著個著普通布衫的少年郎,求教醫術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