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的絲綢,茶葉,瓷器,西域各國的翡翠,各類寶石,還有遠洋波斯的地毯,都經過絲綢之路。
關于這條絲綢之路,有史書記載,“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宮;蒲稍、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于黃門;鉅象、獅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
而這些現在樓蘭城里隨處可見,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在孔雀河三角洲轉了半天后,錦榮和王太子又回到了樓蘭城里,而且王太子也不急著要回王宮,或許也是看出了王妹的興致不大高,于是拉著王妹好好游覽了一番王城風光。
其中,王太子對來自中原的商品最有興趣,這也不奇怪。
這個時候,中原也雖也戰亂頻頻,但也強盛得難以侵犯,許多西域國家都崇尚中原文化,以擁有來自中原的絲綢茶葉瓷器為豪。
王太子還興致勃勃地給他親愛的王妹介紹這些東西,“每次過路的商旅中最珍貴的莫過于這些東西。”
店鋪里,衣著富貴的商人顯然也見過王太子幾次,夸贊奉承了一句,“王太子殿下好眼光。”
“中原啊”
錦榮倒生出了一點好奇心,不過想想樓蘭的處境,還有尚未解決的麻煩,也就不太熱切了。
王太子卻誤以為王妹沒怎么聽說過中原,親切道,“對中原文化了解最多的就是國師了。”
這點錦榮也不否認,穿越以來,她見過的次數最多的人,除了樓蘭王,王后和王太子這些親人,其次就是國師安羅了。因為她想看的書幾乎都是從他那里借來的。
論學識,國師應該是樓蘭中最淵博的人,不僅了解西域各國,連遙遠且文化迥異的中原也略知一二。
西域各國都是有國師的,而且世襲居多,樓蘭國師也一樣,主要職責一般教授王室知識,或是為國家大事建議。
回到王宮,錦榮和王太子就見到了在殿內等候已久的樓蘭王和王后。
樓蘭王和王后都是性情溫和的人,又對兩個孩子極為疼愛,所以并未責備王太子帶著八歲的王女出宮游玩。而且在錦榮的請求下,允許她在有侍衛的陪同下出去。
錦榮后來又去見了國師,是去還書的。
國師年過四十,褐發微卷,目光有真氣且相貌慈秀,可能是長年修佛的緣故,態度莊重地讓侍從接過了那些書,又透著溫和的眼神,“王女不喜歡了嗎”
雖然覺得可能是王女小孩子心性,只是一時喜歡了,國師也不以為忤,畢竟是個孩子。
錦榮搖了搖頭,“我都看完了,而且都已經記住了,所以這些書放在我那里也沒用。”
國師微感驚訝,但見王女眸色沉靜真摯,便取下一本書,翻開幾頁,挑了些問題,不想王女居然全部答上來了。以前倒是沒發現王女如此聰慧,不過年紀小,也是心竅開的時候,
國師目光溫和,認真注視著錦榮的眼睛,微笑道,“王女很厲害。”
錦榮不說話,以她輪回長久的記憶力,記下這些稱不上難事。之所以承認自己都記住了,也是希望日后再來看書能不受阻擾。
如她所料,國師待她越發溫和友善,“我這里還有其他書,王女如果愿意的話,隨時可以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