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他也替陛下心寒,但在這天底下最尊貴的地方,確實再常見不過了,陛下才那么看的開吧,至少事情沒有真的走到那一步。
朱景帝在章儀殿接見了一些朝臣,安了不少人的心,而皇子們卻不免擔心他們被金督衛抓了的宮人,萬一吐露半點,一個窺伺帝蹤的罪名是跑不了了,就看朱景帝愿不愿意責罰了。
沒兩天,就得知朱景帝放大批宮人回鄉,他到底不至于要了那么多人的性命,只是一旦出了宮,對皇子們也就沒有利用價值了,而這些宮人的底,他們也心知肚明,不敢私下收回府內,只能暗暗肉疼,這些年在后宮布置的人都全軍覆沒了。
除此之外,朱景帝也就那賬簿一事在朝堂上狠狠懲處了幾位皇子,連向來看似游離在外的七皇子也沒避過去。
一時,眾皇子們都安分了不少,朝中也一片風平浪靜,因為賬簿一事被革職的官員可多著呢,而且還是皇子們身邊依附勢力的人。
這次朱景帝絲毫沒有手軟,但也暗中撇去了錦榮與此事的牽扯,無論他是否決定腦海中的那個念頭,此時都不是將小九推到臺前的時機。
大皇子卻在助力折損而惱怒不已,“父皇一句話,就讓錢大學士告老還鄉了,他難道真不想把那個位子給我嗎明明無嫡子,我是長子才最有資格。”
誰不知道,錢大學士一直支持他,講究立太子當立嫡立長。
“殿下息怒,這不過是陛下給您一個教訓而已,其他皇子也一樣。”謝側妃理智沉靜道,
大皇子敢在謝側妃面前說這些話,足見他對謝妙音的信任。
“拔了我在宮里的所有釘子還不夠嗎”大皇子面色陰沉,隱含著怒意。
謝妙音眼眸微閃道,“那件事也許未必是陛下做的,而是”
大皇子立刻打斷了這個猜想,“怎么可能她不過一個公主而已。”
若是普通的公主,陛下會將那么重要的執金令交給九公主嗎但謝妙音沒有去反駁大皇子,畢竟她也要倚賴于大皇子的寵愛。
朱景帝雖然病已好了,但江太醫還是勸他不要過多勞累。
批改奏折時,朱景帝揉了揉眉角,忽然道,“小九,你來幫父皇批吧。”
錦榮微微一愣,后又緩下聲音道,“好,父皇。”
一開始還是錦榮念奏折,朱景帝說什么,她就寫什么。后她也開始適時地提出建議,朱景帝精神不濟。后面漸漸變成了錦榮自己批改,再念給他聽。
這一年多來,錦榮也有改變過原來的書法習慣,模仿朱景帝的字跡對她而言也是輕而易舉。
所以無論是朝臣還有皇子們都未發現換了一個人批改奏折,而朱景帝身邊唯一知情的人周懷,更是閉緊了嘴,只是對九公主愈發恭謹了,或許也是察覺到了什么。
在批閱奏折期間,錦榮也熟悉了朝政,漸漸更加得心應手。
江南發了大水,長江一帶河堤屢被沖毀,洪水蔓延數州,禍害了幾十萬黎民百姓。
朱景帝眉頭緊鎖,難得調養了一段時間,又開始日夜不休和朝臣商議如何解決洪水決堤,以及賑災安撫災民的事宜。
最后采取堵不如疏的做法,在蘭山,玉龍,鳳臺三州開辟河道,分流平洪。
至于其他,“臣以為,應先派一位欽差前往最合宜。”這是陸閣老的提議,其他朝臣也附議,于是又變成了挑誰去。
眾位皇子皆推薦了自己一脈的人,江南那地方,要是被查到什么東西就不好了。而且賑災之事落到別人手里,若是立功也是對自己不利。
“此事過后再議。”朱景帝一句話便結束朝政。
錦榮也聽說了江南大水一事,甚至也研究過地圖上的洪水之勢,朝堂之上也不缺治洪的能人,否則那些官員也沒什么用了。
只是沒想到朱景帝忽然對她道,“小九,你可愿意擔任欽差一職”
錦榮眨了眨眼,已明白了他的意思,“父皇之命,兒臣自然愿意。”
朱景帝宣布命九公主為前往江南的欽差,震驚了朝野,但不少反對的意見最后也被朱景帝壓了下去,欽差一職說輕松不輕松,說難也不難。
不少人聽說陛下派了九公主前往江南任欽差,都松了口氣,既然是陛下最寵愛的九公主,那應該只是去走個過場,并不大重視此次江南之行。
宮中的容貴妃也多有奇怪,覺得不妥,但圣旨一下,她也不好說什么。只得聽朱景帝的吩咐為錦榮收拾行李,安排隨行的人。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