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是大皇子孤注一擲以卵擊石的行為,謝妙音就不覺得自己會成功,如果沒有九公主在,她或許還有信心協助大皇子登上帝位,但現在,她還不想被株連而死。
更不想她的孩子還未長成人,就夭折了。
所以她暗中將大皇子的計劃全盤送給了皇太女殿下,錦榮知道了,那朱景帝就知道了。
而七皇子的行為,朱景帝更不意外,玄瑾一直都在怨恨他,怨恨他害死了他的外祖家,他的母后,也覺得朱景帝從來沒把他放在眼里,卻不知道正是因為他這樣滿是怨恨的心性,才無法令朱景帝考慮他成為繼承人。
論才能,玄瑾稱得上是出色,但一個懷有怨恨的人當了皇帝,他的兄弟姐妹,他的臣民又會如何呢。當皇帝的喜惡左右朝政,帶來的絕不是好的結果。
兩位皇子叛亂,甚至想要弒父,朱景帝的心情沒有多糟糕,也談不上失望。
這些年來,他已經失望多了,至于身為父親的悲痛,早年經歷過太多的朱景帝心理承受能力也沒有那么差,足夠豁達。
他讓錦榮處置大皇子和七皇子,留了他們的性命,至于其他,朱景帝不會再管。
錦榮也就將他們幽禁于府中,不牽連兒女家眷,但若有愿意相陪的也開恩。
而其他皇子,她也只是一句話,“過去之事,概不追究。”
真正見識了一番壽誕之夜,皇太女的雷厲風行,殺伐果斷后,那些本是做旁上觀的皇子們也徹底安分了。
大皇子妃王嘉汝自請和離,回了相府,她本就與大皇子沒什么感情了,這次險些被株連,更是令她對大皇子府再無留戀。
而那位謝側妃在出賣了大皇子后,就知道自己死期已至,皇太女和陛下不會不知道她曾經參與過謀害皇太女的事。
哪怕是為了皇長孫,她也得死。
謝妙音私下求見了皇太女,深深行了一禮,“一切都是嬪妾的過錯,嬪妾會以死謝罪。”
都是我的野心害了皇長孫,只希望殿下寬容,不要因為我遷怒于孩子。
即便早已知道勝者王,敗者寇,到最后謝妙音還是不忍骨肉親情。
和大皇子相比,卻是強多了,不像大皇子說什么寧愿死,也不甘窩囊活著,如今就幽禁在府中,與世隔絕,若是他敢自殺,倒還讓人佩服骨氣,可惜,關了一段時日就安分了,終究是沒有勇氣。
錦榮望著謝妙音,這個曾經看似溫婉實則很有智謀和野心的女子,微微嘆了口氣,平靜道,“處罰的詔令已下,既然無你的罪,你也無須如此。”
謝妙音一怔,以她的聰慧,怎會不懂皇太女的意思。
見皇太女目光清正,謝妙音默然一拜,“多謝殿下。”
半月后,謝側妃離府,出家為尼修行,皇長孫也以離不得母親為由,留在謝氏身邊。
一切風平浪靜,錦榮就那么輕輕放了過去,非是她豁達,爭奪皇位而已,各憑本事,更沒什么報復的必要,殺人簡單,讓人生不如死的法子多的是。
至于以后,她也有自信,不會讓他們翻出什么浪來。
半年后,
朱景帝對權柄并不是很看重,在諸事順遂后,便禪位給了皇太女溫錦榮。
自此進入天元朝。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