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當初給她把出滑脈的老大夫,后來秦肅凜他們也接他到村里來過,就是觀魚接骨那回。村里也有人知道他。對于他的到來,村里許多人都很高興,此時他正被眾人團團圍住,大概是要他配藥。
老大夫姓趙,他的醫術在整個歡喜鎮都是有名的,聽說還有都城那邊的貴人來找他診過脈。
而剩下的四個人里面,居然有個半大孩子,大概十二三來歲,看起來很斯文俊秀,細皮嫩肉的感覺,此時正站在老大夫邊上,熟練的幫忙。張采萱沒看到過他,似乎是老大夫的新找的藥童。
那邊三個人,全部都挑了擔子,此時也圍了許多人,張采萱還沒走近,就看到有婦人歡喜的拿著布料頭巾等東西歡喜的擠出來,應該都是挑擔的貨郎了。
秦肅凜來了興致,不過全部都是婦人,他不好上前,笑道,“采萱,你也看看去,要是喜歡,就買一些。”
買東西嘛,就沒有女人不喜歡的,張采萱指著不遠處的驕陽,“你看著驕陽,我去看看。”
秦肅凜失笑,看著她歡快的湊了過去。
一個貨郎拿的是針線布料,每樣都不多,好在樣式多。還有個拿的是鹽和糖,還有些點心之類的物什,另外一個就什么都有了,女子的頭飾首飾,還有精巧的擺件,也有孩童玩的大大小小的球,還有精巧的玉佩等,看起來就不便宜。
張采萱一一問過價,價錢飆升不是一點點,光是一根針就要三十文了。這要是在以前,糧食都能得幾斤了。
不過眾人都不嫌棄貴,多磨纏幾下,眼看著就要沒了,張采萱眼疾手快拿了兩根針,還有繡線也挑了些顏色鮮艷的,雖然顏色多,但每種顏色根本沒有多少,要是手慢了,就拿不到了。她一邊感嘆村里人平時看起來窮,沒想到也挺有銀子。而且這貨郎太會做生意了,村里多的是幾年沒有去鎮上買東西的人,此時都有點瘋魔了。
要說生意最好,還得是賣糖和鹽的那個人,然后就是繡線這邊。張采萱挑完了繡線,又去了那邊,買了兩罐鹽一罐糖,她買這些,在村里只能算是平常,尤其是鹽,哪怕再貴,村里也多的是人買兩罐三罐的。誰知道過了這一回,以后還有沒有得買
許多孩子圍在一旁,主要是看著那幾包打開的點心流口水。張采萱想了想,買了一小包桂花糕,這個是給驕陽的。拿著繡線和鹽糖還有那包點心擠出來,剩下的那個攤子,她就沒多少興致了。一看就是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兒,還死貴死貴的,她不太愿意買這樣的東西招眼。
秦肅凜看到她抱了滿懷,面上神情喜悅,笑道“還要買么銀子夠不夠”
張采萱笑著搖頭,“銀子夠,我不想買了。”
說完,歡喜地把買好得東西一一給他看,秦肅凜干脆一把接過,眼神示意張采萱看剩下的那個貨郎,他那邊人是最少的,村長媳婦和張茵兒在,還有抱琴也在,“去那邊看看有沒有喜歡的。”
張采萱不置可否,來都來了,看看也行,一股腦把東西塞進他懷中,走過去看,抱琴正拿著一塊包頭的頭巾比劃,看到她過來,興致勃勃問,“怎么樣”
“好看。”張采萱真心實意。
比起村里普通的藍布或者花布,抱琴那塊粉色的顯然要好看得多。
抱琴根本沒注意她說了什么,伸手一拉,“你也來看看”
最后離開時,張采萱手中也拿了一塊,還有一個巴掌大的球,這個是給驕陽的。擺件什么的,她只掃一眼就不看了,倒是村長媳婦買了兩個繡屏,說是拿回去學繡樣的。
認真說起來,張采萱并沒有買多少,甚至還比不上抱琴懷里的那堆,主要是她沒買布料,她家中各式各樣的布料都有,她自己也會繡花,頭巾都可以自己做,買下的那塊還是抱琴鼓吹過后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