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這些年教出了不少學子,三年一次的會試選中的進士中,有三成都出自南境書院,而從南境而來的舉子,基本都聽過周家夫子的講學。
書院的束脩不高,周家甚至每年都有資助貧寒舉子的名額,被選中的人不止不需要出束脩,還能每月領筆墨費。在讀書人中,地位尊崇。
周家并不以此為榮,相反,平時很是自謙,揚言都是皇上恩澤,給了太平盛世,才有眾多學子可以安心求學。且周家從不插手朝中政事,只一心教學。
皇上每每提及周家,都頗多贊譽。
正因為如此,侯府才會求娶周家女兒,想要占周家這份名聲的便宜。
凡事有利有弊,若周家真的把侯府告到鑾殿上。往后可能就是半數朝臣和南境讀書人的仇敵。
哪怕周父只是嚇唬,侯府也不敢冒險。
侯爺急忙上前“周老爺,皇上政務繁忙,哪有空理我們倆家的雞毛蒜皮”
周父頭也不回“兒女婚事,乃是大事,這是你剛才說的話。”
侯爺立刻道歉“咱們兩家的事,就別吵著皇上了。”他一把拉住周父,壓低聲音“咱有功勞,也不是這樣用的啊”
這倒是事實。
周父輕哼一聲“身為男兒,該上孝父母,下護子女。依我看,為了孩子沒什么不能舍的。”
侯爺心里雖不信,又怕這讀書人真軸起來跑去找皇上。再三道歉,急忙道“不就是解除婚約么我們解就是”
聽到這話,秦秋婉低下了頭。
她心情有點復雜,上輩子周月茹若是執意離開侯府,大概也能走,可她就是太溫順,太怕給雙親添麻煩。
以至于后來,周府看她病重,想要找侯府算賬,因為中間有她一條人命,兩家不可能和解。被侯府先發制人,整個周家都被清算。彼時雖然有讀書人到了宮門處靜坐求情,周家卻還是被剛登基的新帝給判了全家流放。若沒有讀書人,興許會更加慘烈。
所以,周月茹有個心愿,就是早早離開侯府,不想讓自己成為兩家爭斗的源頭,成為侯府對付周家的引子。
兩家都答應解除婚約,事情就好辦了。
周父和侯爺親去了一趟戶籍司,取回了二人婚書。
兩人一走,周月皎沒去,帶著秦秋婉留在侯府等候。
侯夫人面色不好,吩咐人好生伺候。周月皎喝了一盞茶后,好奇問“聽說三公子被我妹妹所傷,雖然是他半夜潛進我妹妹房中才有此一劫,可到底是我妹妹出的手,于情于理,我都該去探望。”
他站起身“侯夫人,剛好我爹還未回,不如您幫忙引下路”
侯夫人“”探望是假的,大概算賬是真的。
她瘋了才把這兩人領去打擊兒子。
眼看侯夫人不動,他嘆息道“書院很忙,此事一了,我和父親會趕回書院,聽說三公子文采斐然,作為補償,若他學識足夠,或許我可幫他為家中長輩引薦一二”
話音未落,侯夫人立刻起身“請隨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