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一元、神一魁回到老家又沒飯吃,那就反了吧
兄弟倆聚眾三千,首先攻破了新安邊營,鬧騰起來了。
神一元離得遠,田賦攤派近在眼前。
淋尖、踢斛的高手們摩拳擦掌,準備大顯身手。
米脂縣秋糧六千七十三石,草一萬二千九束,農桑絹六十八匹一丈三尺,商稅五兩三錢一分
王象兌抱拳拱手,“各位里長,老夫全靠你們了。”
靠山山倒,靠水水干。
靠里長,你等著去吧。
看著里長們都耷拉著腦袋,王象兌知道他們不會盡力辦差。
門神老了不捉鬼。
何況又是大旱之年。
只能盡人事聽天命,收上來多少算多少。
王象兌已經打申請回鄉養老了,不想折騰。若是遇到國之棟梁,那就
“故一當催征之期,新舊并出,差役四馳,杻系枷鎖,載于道路;鞭笞拶打,叫徹堂皇。”
“臨潼縣催科過嚴,每比較日,什排浴溫泉,泉水為赤。”
“予嘗過恩縣,見乙榜令催比錢糧,血流盈階,可嘆”
西山茆上那幾十畝地收成不錯,畢竟有幾百壯丁挑擔澆水,精心伺候,而且綠肥充足。
小麥畝產高達一百四十斤,高粱二百斤,燕麥也有一百多斤。1有大佬用50年代小麥品種做過實驗,保證足量灌溉和無病蟲害的條件下,畝產也只300斤。合明斤也就兩百多。
如果按兩年三熟算,平均畝產穩穩超過一石。李自成已經比較滿意了,人家衍圣公孔家的小麥畝產也就一百六七十斤。人家那田多好啊。2明代各省田畝大小不統一,省里各縣也不統一,有大有小,多的能相差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有三四畝折一畝的大畝制,不細說了。
山溝里的普通人家就不行了,天旱,收個幾十斤甚至連種子本錢都收不回來的大有人在。
收成歸收成,給老爺納稅先緩一緩。
李自成從縣城回來后先派人去跟神一元搭關系。
神部里面多邊軍和蒙古人,驍勇善戰,跟他混個眼熟后好挖墻腳。
隔天李自成帶著幾個可靠人勘察地形,分散選址挖了幾口窯洞。
銀子堆積花不完也是麻煩,幫雙泉里百姓折銀繳稅后剩下的還多。留用二十萬,窖藏二十萬。
九月底,馮起龍鄉試完畢,得中舉人。他從府城回來后備了重禮,獨自上常峁墕“訪仙”。
“大仙”當然不在,馮起龍賴著不走等了三天。李自敬眼看推脫不開,只好上西山茆報信。
李自成琢磨了下,然后跑來跟他一會。
馮起龍想讓李神仙算算“貴人”在東西南北何方何處,姓甚名誰。
李自成神叨叨“你可知泄露天機是什么下場”
馮起龍立馬跪倒,“總是凡夫俗子痰迷心竅,今次把家當典賣一空,只求神仙大發慈悲,明示一二。”
李自成鄭重道“馮老兄啊,非是某不肯說。你要明白,聽了只言片語就會沾上因果,此后只能進不能退,否則暴斃當場”
“”馮起龍嚇出滿頭冷汗。
沉思片刻,他一咬牙,伏地磕頭,“望大仙指點迷津。”
“哈哈哈”
李自成大笑幾聲,馮起龍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他伏地再拜,“恭請大仙指點迷津。”
李自成起身,原地繞了兩圈,開口道“你跟著我吧”
馮起龍迷迷糊糊的就跟到了西山茆。
旌旗招展,喊殺陣陣。
一隊拉弓拔刀平舉長矛推進;
二隊跪地結密集長矛防御陣;
三隊、四隊練的是整合、分散;
五隊面前有一排“鐵甲人”,小兵們正賣力實戰打靶。
遠處更有騎兵猛沖稻草人方陣。
“舉人老爺,看到這些沒你還有最后一次選擇機會,是追隨我起兵造反,還是去當教諭”
“造反”馮起龍渾身打顫,面無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