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李自成洋洋灑灑一通,雙手背后,抬頭挺胸,“趙某大言不慚,已至驀然回首矣。”
韓云貌似恍然開悟,長舒一口氣,作揖道“先生高論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李自成也不謙虛了,笑道“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陜西的王徵受洗后強驅其妾,這就是對洋人迷而信之,可稱愚昧。咱先不說他沒兒子的問題,入教后連去墳頭給祖先上香都不行了,好么
歐羅巴為新舊教之爭,自己都打出了狗腦子。咱們中國人有什么好迷信的你說王徵之輩是不是可笑看人家瞿式耜活得多明白,四五房妾,啥都不耽誤。”
韓云臉皮發燙,因為他弟弟韓霖也為入教而休妾。
李自成繼續說道“你等著看吧,再過幾年,身為填主國的法蘭西必然會加入新教一方作戰。為何利益使然。最后將是新教一方獲勝。為何不迷信腐朽,與時俱進耳。你說,信什么玩意兒重要么也就糊弄無知小民罷了。”
韓云默然不語。
前東林黨人高攀龍言“孔子道無虧欠,本不須二氏指佛道耶等幫補”。
那一堆士紳為啥改宗因為韓霖認定儒教“有啟示而無救贖”。
“從古以來,中邦止有身世五常,堯舜孔孟之道,并無他教可以比論。歷代相傳,后來者故不以為前儒之學有所不足今天煮教,既有生前死后之明論,補儒絕佛之大道,后來者豈猶可以為前儒之學全備無缺,無不足哉”
另外還有兩條理由
其一,“世人肯冒死以證其言,則可信之據,莫大于此。今噎穌會諸西士在中國傳填主教者,皆從九萬里航海三年,長辭故國,永別戚友,涉風波不測,經殺人掠人諸蠻域,甘冒九死一生之險,以證其真教實理。”
其二,“若止有一二人,于一時一處受多苦,傳行此教,尤可疑其人為憨不曉事。今傳教于各國者,無慮萬人,咸名士也。”
這兩條理由近乎于扯淡。
李自成說道“憨山大師有言,所謂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莊,不能忘世;不參禪,不能出世。此三者,經世出世之學備矣。缺一則偏缺二則隘。
耶教自有他的長處,但是咱們三教合一也足夠用了,還不用交什一稅。何況勝經原本并沒有翻譯,只摘抄些教義出來確實很能蠱惑人。你大概還不曉得贖罪券,幾十年前才廢除的玩意兒。有興趣了解的話可以回去問問高神副。”
明末,各種會、各種道、各種門等亂七八糟信仰多如牛毛,而三教合一的思潮與宗叫實踐也大行其道。
三十多年前,莆田人林兆恩心有所悟,以為儒、道、釋“其教雖三,其道則一”,于是創立“三教合一”學說。
“一時勝流袁宗道、蕭云舉、王圖、吳應賓皆北面稱弟子。鄒元標極言其學之正,有爭之者,元標曰講學隨人意見,何事力爭袁黃曰早歲讀書多有未解處,每于三教集中,閱之豁然。”
其實更早就有王重陽的全真派,即以“三教圓融、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
可惜他的后人不給力,尹志平李志常等仗著丘處機弄起的聲望,開始胡作非為。他們毀佛寺毀孔廟,然后又在蒙哥皇帝面前和佛教辨論失敗,就衰落了。
當時辯論一來有翻譯問題,二是耶律啥的偏袒佛教,再就是“老子化胡”說確實扯淡。
李自成看著韓云,“我并沒有勸你退教的意思。前面說了,無論信奉如何,均是導人向善,令人修身養性。只要抓定主旨,細枝末節從心所欲,不逾矩。
其實啊,那些玩意兒不過是懦弱者的擋箭牌。無趣的很。”
韓云抬頭,“先生,地球真是圍著太陽轉”,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