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珍有四川、云南;
而此時繼承郭子興隊伍的朱元璋,仍然局促于安徽中部的滁縣、和州一小塊地方。
前面有一眾牛批人物幫著承擔火力,朱元璋這才有機會猥鎖發欲。
所以形勢有別,李自成不能照貓畫虎。
走一步看一步吧。
烏嶺山是太岳山脈的支脈,也是汾河流域與沁河流域的分水嶺。
革命軍在烏嶺山間穿行,于二十七日抵達沁水。這種偏僻小縣正適合開刀。
縣城周長二里一百步,髙二丈二尺,護城河深一丈,只有東西北三門。城里的武裝力量有百十個衙役。
李自成分出三哨人馬駐扎于三門外。
沁水縣衙里愁云慘淡。
知縣董老爺正聚集了一幫士紳商量對策。
“大伙兒都拿個主意吧,有錢出錢有人出人有力出力。你們都清楚,流賊暴虐,一旦破城,玉石俱焚。”
眾人嘰嘰喳喳獻言獻策時,一個衙役疾跑進來。
“大老爺,流賊射書一封。”
“”士紳們立馬閉嘴。
董之表看罷信,眉頭皺的更緊了。
柳大秋問道“明府,流賊可是勸降”
知縣嘆口氣,欲把信紙撕碎,再想了下,轉手遞出去。
柳大秋接過來一看,搖頭不語。
尚寧一、趙完璧、王梓、衛思濂等十數人一一看過,有面色如常,有惶恐不安,有垂頭喪氣,有暗自竊喜
董知縣咳嗽一聲,“諸位,是開門迎賊還是殊死一搏,早做決斷。”
如果流賊沒有來信,縣太爺自然會決一死戰,好報效朝廷。現在么,還有一線生機。
趙完璧開口道“流賊不可信”
“不要輕率”賈富貴急忙出頭,“事關闔城安危,還請大老爺再派人溝通溝通。若革命軍果真秋毫無犯,何必陷死全城父老”
衛思濂譏諷一句,“大財主這是擔心錢糧被充公你家遠在端氏鎮,慌什么”
賈富貴辯解“城里有多少民壯拿什么守平陽衛、沁州千戶所、寧山衛的兵都去潞安長治保護王爺了,咱這小縣能指望官軍來救”
沈王原封地在沈陽,永樂六年改封于長治。
當初朱元璋給諸王兒子設左中右三個護衛,按照一個滿編衛五千六百人來算,這就是一萬六千八百人。
然而老朱人走茶涼,篡位起家的朱棣對兄弟們手里的三衛兵馬著實不放心。于是能改就改,能撤就撤。
如今大明現存二十八位親王,僅沈王還保有一支護衛沈陽中護衛。
可這僅存的千數人也完蛋了。
本月初,先進入上黨的農民軍馬光玉等幾部轉戰潞安府一帶,王爺的沈陽中護衛其實都是種田老農全軍“覆沒”。
崇禎為此大怒,當即罷免宣大總督魏云中,誰讓你剿賊不力
保護王爺要緊,周邊兵力幾乎全去了府城。
所以,僻處山溝溝里的沁水縣短時間不可能等來援軍。
尚寧一站了起來,抬手抱拳,“但憑明府決斷。若死戰,學生登城協守;若議款,學生愿出城面賊。”
“”
眾士紳各抒己見,結果三成愿死戰,三成想議和,還有四成吞吞吐吐。
如果沒有士紳土豪們出錢出糧相助,守城必敗。
董老爺愁得慌,轉回后廳又跟師爺商議。
劉師爺聽完后大大咧咧說道“明府不必擔憂,議和只是權宜之計。眼前最要緊之事乃夏稅只要錢糧收上,自然天下太平。流寇到處都在鬧,難道就我們這里鬧不得”
董之表心下稍定,隨即嘆氣,“若行款,怕是瞞不過上憲。”
劉師爺笑道“東翁無需多慮。官場上的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錢糧入庫,縣城又沒丟,州府老爺們理會這些作甚”
董之表還是有些猶豫。
劉師爺繼續開導“流賊入境即不擄掠又不殺人,城外縣學諸人安然無恙。他們若想取城早來攻了,何必言和咱們買個平安,對付過眼前再做理會。”
董之表思量再三,打定主意。
做兩手準備。一面安排防御事宜,一面準備跟流賊和談。
很快,尚寧一帶著知縣回信和父母靈牌出城面賊。,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