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之苦,更苦于乏鐵也。鐵不能無煉,煉則存三之一,而運鐵之費仍之也。
山西外解頗精工,而錦衣張道濬以父仇未雪,思得效尺寸,因使就鐵于潞。其所領僅三萬余金,而較之部造,所省可一萬余。
其部運之費,不與焉。晉產騾,而關亦需騾,遂買騾以為運,所省萬余金。而復得騾之用,其精工更甚于所解。”
張道濬最后用銀兩萬六千余,一年多時間“共造過佛朗機炮二千零三十三位,追鋒炮一十六位,子炮一萬零二百四十五位,百子炮一百八十二位,三眼銃一萬零二百一十四桿,腰刀七千五百一十一口,滅虜炮二位。買過黑鉛一萬七千斤,鑄過鐵子二十一萬七千斤。”
張道濬辦完差事后屢次向上邀功,最后把天啟皇帝搞煩了。
閣部疏曰奉圣旨張銓仗節死難,朝廷自有公評。張道濬銷算不清,部覆久稽,必已灼見情弊,如何生怨望著革任回籍
上黨這邊鐵價賤如泥。隔壁就是產鹽地,私鹽便宜的跟土一樣,然而一斤鐵也只能換兩斤鹽。
所以,張道濬隨便貪個幾百銀子還不是毛毛雨。
老張被罷官后上下鉆營,很快又復起了,還升官了。
竇莊距端氏鎮四里,距坪上村二里,抬腳就到。
第二天,農民軍頃刻間就包圍了竇莊。
王嘉胤只曉得張家有錢,卻不清楚竇莊有多難打。
當初張五典人老成精,兒子在遼陽死后就說“海內將亂,天下從今多事,不止一隅,需先事預防。”
他晚年歸鄉后便在宋代竇氏修筑的小村外,以太極教場為中心營造堅堡。
墻高三丈,厚五尺,周長1008步。墻頭筑有城垛、炮臺、瞭望口。四角高筑五層碉樓,八面設窗,使樓外山水盡收眼底,如有來犯之敵,數十里外皆無所遁形。
東、西、南、北四個城門,高而窄狹,寬不容車。四門之外,各設甕城一道,高大睨傲。
城內四門之間互不串通,各成一區,自我封閉,以備戰時一門失守,不會殃及它門。
城內一條石板街,寬5尺,民宅則于各獨立體之間的二層設置過街樓道,明隔暗通,互相串連,一旦有急,便于逃生。
竇莊堡堅,強于大多數縣城。
昨日李自成的人馬剛到端氏鎮,竇莊人先慌了。因為很多頭面人物都在外面當官,家里沒主心骨,他們想棄村逃亡山林。
張銓遺孀,張道濬他娘霍老太對眾人說“避賊而出,家不保;出而遇賊,身不復免,徒為人笑。憑城固守必無恙。萬一有變,死在家里總好過死于荒郊野外。”
于是家丁村民們紛紛推出火炮,操起火槍,駐守墻頭。
這就輪到王嘉胤頭疼了。
剛從潞安府一帶被趕過來,做為盟主顏面無光,眼下要趕快開張做買賣提振人心。再難也要硬著頭皮上
“攻城”
二十幾門大小炮怒轟一刻,隨后幾隊農民軍抬著梯子沖向城墻。
竇莊隨即開火。
弗朗機可以算后裝炮,裝填迅速,一炮數十上百彈丸,飛出去就打翻一片。
墻外哀嚎遍野。
另一隊農民軍再次離陣出擊。
這些饑民沒法以常理揣度,有可能一觸即潰,也可能悍不畏死。,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