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聽完卜卦,揪著美髯半天回不過神。高僧帶來的震驚著實太大了。對方說的有鼻子有眼,看樣子又不像是胡編亂造。
一直到了黃河邊,王老漢忽然自言自語道“六月份果真會下大雨黃河還會在孟津決口”
李自成不想多費口舌,只回了句,“眼看沒兩月了,到時自然見分曉。”
王鐸愁眉緊鎖,又自言自語“建奴猖狂至此”
李自成看著濤濤黃水,堅定道“事在人為”
“”王鐸又沉默了。
千年歷史中,黃河上先后有四座半永久性浮橋,只有蘭州的“鎮遠橋”一直維持到抿國時期。
晉武帝司馬炎時曾在孟津附近造河陽浮橋,一直延續到宋代,靖康恥后橋沒了。后來也沒再搭橋。
李自成和王鐸在渡口坐官船過河。
“孟津在邙山外,止轄河坡一帶,縱不過五里,橫十之,與新安二縣為洛中最下面疲。”
孟津窮。而且因為靠著黃河,常受水患,搬了幾次縣城。治所現在圣賢莊。
縣城殘破,土墻高一丈,上不見敵臺下沒有壕溝。各處只有青草茂盛。
就這小種土圍子,李自成認為帶一支百十來人的小隊把它攻下毫無問題。或許連傷亡都不會有。
地方雖是老破人才倒是不少,短短幾十年內連續出了三個尚書。
王鐸一路無言,到了孟津先沒回家,跑到德里祠上了柱香。
德里祠為紀念喬允升所建。
老喬孟津人,為官五十載,清正廉潔,天啟、崇禎兩朝刑部尚書。
他的學生王鐸贊其為
“不屈不撓矯矯千秋君子,不比不同亭亭一代正人。”
王鐸早前師從喬允升時家境貧困,老師免其學費,供其吃住,并為其保媒主婚。妥妥的貴人。
之前崇禎二年冬,后金入寇京師,城內在押獄囚一百七十人乘機越獄。
崇禎帝震怒,詔令逮捕刑部尚書喬允升,論死。后因他年老改為遣戍邊衛。
去年,老喬在戍所卒,年七十八。
王鐸少時家里只有十三畝地,現在倒有五百多畝。
正常來說,河南“縉紳之家,率以田廬仆從相雄長,田之多者千余頃。即少亦不下五七百頃。”
以王鐸的名聲,賺的潤筆費都不止五百畝地,大概是附近實在買不到田了。
回到大宅院,王鐸剛招待李自成坐下喝口茶,孟津知縣登門。
京官歸鄉,地方官照例要拜訪。
王鐸向知縣介紹了“高僧”,順便提起了黃河要決口的事。
“”知縣張爾葆當場就受驚了。
老張是山陰人,名畫家、名收藏家。萬歷年起屢試不中,遂棄科舉,以舉人身份給人當幕僚。蹉跎半生后也混了個知縣玩玩。
他女婿叫陳洪綬,名畫家。“老蓮的畫,一代絕作”魯迅
他侄子叫張岱,“小品圣手”、“浙東四大史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