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鹿嘆氣,“再窮也比咱家強。人家車上拉著那么多糧食,到哪兒都餓不著。人家逃荒還不忘帶著貓。”
之前范老爺的兒子在亂民哄搶中被打死了,他帶著老娘、懷孕的兒媳、閨女以及一只貓出門躲災。
至于刺猬,寨子里起了大火,麻稈浸著油,那幫饑民的領頭人都活活燒死了,其他饑民搶完糧食銀子就作鳥獸散。
然后,流賊又到了。范老爺不得不跟著“逃荒”。
范老爺正在安慰閨女,“咱跟這些人不一樣,咱不是去逃荒,咱是去躲災。長則半年,短則三個月,咱就回來了。”
他想多了。
一隊官軍路過,把他的驢車連帶糧食全干走了。
一地雞毛。
瞎鹿女人看著婆婆的尸體,目光渙散,“死了好,死了不受罪。我還想被官軍打死嘞我不想再吃樹皮了,早死早托生”
“這臭娘們我楔死你”瞎鹿怒了。
明末,一般老百姓的出路在哪里
恐怕只有兩種選擇
要么像條狗一樣活著要么做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壯烈的去死死于流寇之手死于官軍之手死于地主之手死于亂民之手,或者死于韃子之手。拼過命至少不會有遺憾。
歷史已經給出了大部分人的答案,好死不如賴活著。
但是在這個黑暗凄慘的歲月里,又有多少人沒能有機會做出他們自己的選擇他們還沒來得及選擇就暴尸荒野了。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被這句口號掩蓋的另一種更普遍的狀況是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忍耐。
小民發如韭,剪復生小民頭如雞,割復鳴。
忍耐衍生悲哀,而反抗往往產生悲劇。
所以,哪怕活著像一條狗,那好歹也是活著。
范老爺上前勸說瞎鹿。
畢竟是當過老爺的人,他臨危不亂,還開導瞎鹿、拴柱兩家人。
“咱現在是砂鍋搗蒜一錘子買賣,山西咱還得去。等到了陽城立住了腳,就好辦了。哪怕老家的產業全撇掉了,我知道怎么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
擱長工面前扯呢,看能不能糊弄到一個力奔兒供他剝削。
一個圍觀后生說“老爺,到時候我還給你當長工。”
不當長工能怎么辦呢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莫欺少年窮
莫欺青年窮
莫欺中年窮
莫欺老年窮
死者為大
這是絕大多數人的一生。
范老爺忽悠了一個長工,挺高興,沒想到瞎鹿和拴柱兩人不大愿意。
兩人也算有點見識,投奔大順軍不比給地主當長工強尤其是瞎鹿,他老婆整天被地主兒子勾搭,但凡有條別的活路,他再也不想伺候范財主了。
他們在路上已經聽說清化鎮有“賊青天”給饑民放糧,所以沒必要再往山西跑了。反正據說兩處造反的都是一伙人。
這邊眾人爭論著去處,中所副千戶沈立已經憂傷的從田莊返回。
他遇到了這幫上千人的饑民。
前地主范克儉身上的皮襖雖然被扒走了,至少還剩下兩件光鮮衣服傍身,在饑民中自然顯眼。沈立拍馬來到跟前打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