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奇英和曹鳴鶴一直對峙到傍晚。
雙方既不前進也不后退,隔開他們的幾十輛大車仍然寂寞的待在那里。沒有饑民敢圍觀。
天,漸漸黑了下來。
清化鎮。
培養了一年多的參謀部還是不給力,平時讓他們隨便練手沒問題,當前要緊關頭,李自成必須親自把握。
軍隊里“參謀”一職古已有之,唐代就有記載了。當然它還有其他別名,謀士、軍師、幕僚、幕賓、師爺、贊畫
古代設置的參謀雖然不是很正規,但負責的事情和后世沒多大區別。
聰明又懶惰的人,適合當司令官聰明又勤快的人,適合當參謀長愚蠢又勤快的人,可以被支配著使用愚蠢又懶惰的人,只能讓他滾蛋了。
決策者只需指出大而粗的戰略目標,沒必要被旁枝末節的細碎問題浪費時間。
參謀者領會決策者的意圖,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作戰計劃。
執行者不必動腦子,擼起袖子甩開膀子,沖上去干就行了。如果他們稍微再有些主觀能動性就更好了。
人類歷史上的任何大規模戰爭都不是依靠蠻力碾壓對手而獲勝的,所有戰役一級的戰斗都有詳盡的作戰計劃,往往會提前準備幾個月,一年,兩年。
戰爭,并不只是一個無腦沖鋒就能解決的問題。
通常意義上的一個作戰計劃包含六個方面
戰前準備階段敵情判斷上級意圖本級任務和決心部隊編成、部署和任務作戰階段劃分行動預案協同動作的原則和要求主要保障措施指揮、觀察配系等。
這些工作的主要作用是,在開戰之前理論上先讓己方立于不敗之地。至于將來實際上是勝是敗,將來再說吧。
在收集了敵方情報,對比了敵我情況后,開始配置自己這邊的戰斗力部署,依據不同的戰斗力部署再搭配物資的輸送。這樣你的士兵才可以在戰場上始終以優勢兵力對敵人進行作戰,并且也不會擔心自己的彈藥打光、軍糧不夠吃等在戰場上很難解決的問題。同時還需要對敵人的偵查和情報獲取進行反制和欺騙。
戰斗進行階段對初戰或第一階段的行動作總結,當情況發生變化時,應及時修正或改變原計劃。
還有,在戰斗中,坐在指揮部里面的指揮員怎么獲取“全局視角”
偵察兵、傳令兵、通信兵、內奸、密探等把各處信息搜集回來,參謀們把信息歸納總結,先篩選出部分無效信息,再把剩下的分門別類統一匯報給指揮官。這就是名將們之所以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原因。
諸葛亮在隱居時應該就有很多“參謀”,不然為什么他足不出戶又能知天下事三天兩頭不在家,說是找朋友喝酒,其實就是去業務交流去了
戰果獲取階段消除隱患布置防守。
很多人會有一個很簡單的勝利概念,就是消滅了一部敵軍或者占領了“一塊地盤”。但這個想法是不對的,消滅或者占領僅僅是戰果獲取的序章。
占領區是不是真的安全了你敢在剛剛打敗敵人的焦土上悠哉樂哉必須一邊清除隱患,一邊建立防御體系,準備抵擋敵人的反撲之后你才可以守住剛剛拿到手的戰果。
所以,在作戰計劃中往往會包含消滅了敵人以后,如何迅速建立防御的計劃。
戰局穩定階段安撫占領區。
占領一個城鎮,當地居民的安撫問題也是前期作戰計劃里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賑濟貧民打土豪還是來一次屠城立威以及如何安排自己的士兵駐扎等等,都是一場戰斗過后需要立刻著手去做的事情。
怎么做,做到何種程度,調配多少物資支援等等,方方面面的參謀必須要考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