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慶府城,即古野王城。
城周圍九里一百四十八步,墻高三丈五尺,廣二丈,池深二丈五尺,闊五丈。角樓四,敵臺六,城門四。
這座城已經有四十六年沒重修了,城墻上雜草叢生。
雖然是破城,可不好打,也不能指望對方投降。
城里有藩王,意味著有重兵,盡管加上民壯也就五千多弱雞;城頭有三百多門炮,其中一多半是竇大利牌優質炮,雖然炮手不行。
為了減少傷亡,李自成要慎重點,不能輕敵。他要練一練正經的攻城了。
孫子兵法軍形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反過來,攻勢一方同樣可以藏于九地之下。尤其是在火炮時代。
城外的饑民先是一人領了三個雜合面饃饃、一碗米湯,他們口吃喝完后接到了各自分工。
可不能白吃大順軍的糧。一千多個青壯被抽出來,統統去東門外挖壕溝。
府城墻頭上,河內知縣楊調鼎手搭涼棚瞅了一會兒。
他轉頭問“王道臺,流寇這是準備掘地道可他有本事把濟河堵住把護城河掏干這不是白費勁”
分守河北道王河占雖然沾了點兵事,可畢竟是文人出身,他也看不懂。
老王搓著胡子皺眉,“兵法有云圍三闕一,虛留生路。可流寇怎么圍一缺三”
懷慶衛指揮使張維檢說道“既然有空子可用,要緊的是先派人出去求援。”
分駐懷慶的河南按察使唐煥提議,“要不,咱們直接打出去”
“不行不行”
“不行不行”
“不行不行”
楊調鼎、王河占、張維檢同時拒絕。守城還有六七分把握,指望那些雜兵、老農民去野戰別扯了。
何況外面的流寇旗幟鮮明,那是大順軍,早就威名遠播了。
楊調鼎再次給王、唐兩位上官作揖,請求他們去見見知府,好歹讓他老人家出來挑個大梁。
王河占嘆口氣,懶得去;唐煥嘆口氣,搖搖頭只能再去爭取一下。
懷慶府賈知府是四川巴縣人,他老鄉是禮部左侍郎王應熊。王應熊又周旋于溫體仁、周延儒之間,左右逢源。簡單說,賈知府的后臺大。只要把鄭王爺伺候好,他在懷慶府怎么胡整都沒事。
前途府城外面一亂,賈元勛趕緊先跑去拜訪鄭王,拍著胸脯說必保無恙。然后他就只管躲在衙門里不露面,一概事務讓下面人看著辦就行。
唐煥和張維檢匆匆趕到府衙,再次跟賈元勛陳訴了一番厲害關系。老賈一琢磨,這確實挺嚴重啊。
他趕緊再去拜訪鄭王爺,居然還要出來八千兩賞銀。
不用說,賈知府先扣下三千揣自己腰包,五千交給指揮使張維檢拿出去犒賞守軍。
唐煥說今非昔比,鄭王爺應該多出一些錢糧。
賈知府說你個哈兒,府城兵精糧足,如何守不住有五千銀子就不錯了,我再調庫糧八百石。你們趕緊去城頭監督,有情況隨時匯報。
告急求援的事也要安排上。
驛站四位膽大老哥拿了重賞,騎馬就沖出城外。
四人分走四路,一北上去澤州;一東走去衛輝;一往西南去洛陽;一往東南去開封。只要有一人成功,消息就算傳出去了。
可惜四位老哥運氣不大好,出城沒走幾步路就被截住了。
有兩人當即表態我趁機出來就是投降的,我要加入大順軍。
奇怪的是流賊并沒有為難他們,反倒給了十兩銀子又給了干糧,還給了塊通行腰牌,讓他們快馬加鞭趕緊去報信。
李自成之所以打懷慶府,一個原因就是想調動各路明軍,打亂他們的部署,同時別讓他們在呂梁、上黨繼續搗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