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流賊入境,祝萬齡平賊有功,剛加河南右參政。
現在他麾下有一千五磁州兵,一千鹽兵,一千毛葫蘆兵。
原歷史線祝萬齡的結局,明年因剿賊不力,被削職。等李自成打下西安,祝老漢不愿投靠,換了套新衣服,跑到關中書院哭拜先圣,上吊死。
以后的以后再說,先看當下。
新鄉縣城,佇立土城頭的祝萬齡看著大隊流賊松了口氣。
“沒想到短毛賊來的如此之快,好在他只有騎兵。”
房知縣擔憂道“據聞流賊只一頓飯的工夫就攻下獲嘉縣城,咱們可不敢大意。”
祝萬齡呵呵一笑,“秉中老弟放寬心,騎兵可撞不破城墻。前頭獲嘉必是被流賊突然襲擊才被破了。咱現在既然有了防備,何況縣里兵強馬壯,短毛賊不足為慮。”
房知縣拱手,“有勞參政。”
新鄉知縣房建極同樣是西安府人,和祝萬齡是老鄉。他將來會升任兵部車駕主事,后被罷官。
等李自成打下西安,房建極不愿投靠,但也沒上吊。到崇禎上吊,房老漢為追隨先帝絕食而死。
話說明末史料中記載了很多絕食死的案例。
感覺喝碗毒藥都比這個強,哪怕割腕上吊呢,可信度還高一點。后世功德林關了不少戰犯,里面不乏忠于蔣光頭的死硬份子,但也沒見哪個絕食死了。可能,明末這般人吹比的也不少。自愿活活餓死,那要多大的毅力才行
新鄉縣里還有個名人,此時遠在西安府轄下的三原縣當知縣。
早前在陜北,不沾泥張存猛設于西川的四十六寨被洪承疇等明軍攻破,李自成流竄到清澗縣時還跟時任知縣張縉彥打了個招呼。
原歷史線到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時任兵部尚書的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恭迎大順軍入城。
“二十一日,內監王德化出朝,見兵部尚書張縉彥青衣待罪于皇極殿前。叱曰汝輩誤國至此,今不急殯先帝,乃復推戴新主耶縉彥曰此與我無干。自有主之者。德化憤極,呼從者連擦其頰,縉彥掩面垂涕。”
可憐的張縉彥,被太監扇了耳光又被薅了胡須。
清軍入關后,張縉彥跑回老家。順治三年,他被洪承疇招降。后官至工部侍郎。
到順治十六年,張縉彥因罪被抄家,流徙牡丹江邊的寧古塔。張縉彥在北地與吳兆騫、姚琢之、錢威、錢虞仲、錢方叔、錢丹季等結成詩社為“七子之會”。終老當地。
這一世,祝萬齡、房建極的結局不好說,張縉彥應該會給大順國效力終身。
現在的新鄉縣還是個小地方,除了以上三個大小人物外,還有處“名勝”值得一提。
城北十幾里外有座大墓,潞王陵。
那位潞王是朱元璋的九世孫,隆慶皇帝朱載坖的四兒子,神宗萬歷皇帝朱翊鈞的唯一同母胞弟。
朱翊镠四歲時就受封為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