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附近有堪戰的明軍,李自成如此行軍就是找死。
行軍不是游山玩水,光趕路也不是全部,重要的是走到戰場還要去砍人,對體力消耗是極大的。
后世那支鐵腳板隊伍“強行軍”標準為日行100里。當然,如果有必要,他們可以負重兩晝夜強行軍300里。
論耐力,人比馬強。論精氣神,人比馬更強。
后世對作戰時體能的要求相對并“不高”,能趴著打槍就夠了。現在不行。
孫子兵法軍爭篇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
意思是說,白天黑夜不休息地趕路,急行軍百里去爭利,只有十分之一的士兵能跟得上腳步,而且上中下三軍主將可能會被敵方俘獲
可見古代行軍百里沒問題,但行到地方就打仗是絕對不可以的。
李自成現在跟孫子那會兒差不多,強行軍后他面對的局面可能是要揮舞著大刀片砍人,所以到達戰場時必須要留有足夠的作戰體能。
所以,他帶輕騎兵狂奔一百八十里幾乎就是極限了。而且還不能天天如此。
所以,中國古代正常行軍速度大多是一天走三四十里。帶著后勤輜重肯定走的慢,而且吃飯、尋水、扎營等都要花費大量時間。
天慢慢黑了下來,一支騎兵隊伍打破了溫莊的平靜生活,頓時雞飛狗跳。
村里唯一的乞丐淚眼婆娑,“老天爺,你們終于來了。再耽誤兩天老子就要餓死在這里了。”
王小溪是大順軍先頭派出的偵察兵,已經在溫莊潛伏討飯三天了。
溫莊早前是寧山衛下轄的一個衛所屯田處,后來被潞王霸占,成了王莊。原來的軍戶現在全成了潞王的佃戶。
大順軍一到,莊頭趙老爺全家男女老少幾十口人都被集合在大院里,瑟瑟發抖。
王小溪向大統領介紹“這老財主有個親戚在潞王府當太監,平日盤剝佃戶、欺壓良善,血債也有兩三起。”
李自成一擺手,“拖出去,首惡必除”
處決一個趙老爺就行了,沒時間細究太多。
王小溪又說這里的郭工頭為人還好,給落魄乞丐送了三天剩飯。他雖然知道大順軍紀律嚴明,不會牽連無辜,但是幫著郭善人說幾句好話也不費事。
李自成問完名字,心里有譜了。
郭善人有個遠房親戚是獲嘉縣的郭百戶,那位百戶如今正在歷山新兵營練齊步走。
這也是李自成帶著騎兵隊來這里扎營的緣由。郭工頭同樣是大順的密探。
一處破爛的民房內,哈臺吉撂下碗筷。
“給老子打洗腳水去,要燙燙的。”
“已經燒上了,老爺稍等。”袁老漢急忙出去端熱水。
哈臺吉又看著一個十來歲的小娃娃,“來,給老子捶背捏腿。”
袁時中趕緊上前伺候兵老爺。
小孩子膽大,抽空問了句,“老爺,你們是官軍嗎”
“扯你娘的蛋官軍到你家吃飯還自備干糧草”
剛才那頓飯,袁時中全家跟著沾光,吃了白面餅子,喝了稠稠的米湯,還吃了幾塊咸肉。
他妹妹運氣更好,兵老爺賞了兩個糖塊,還有個啥肉松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