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約300年的時間內,西班牙一共在南美洲掠奪了超過1億公斤的白銀和250萬公斤的黃金。
再把時間線拉回到1611年,波托西的人口已經達到十六萬,它不僅成為新大陸最大的城市,也比歐亞很多中心都市的規模還要大。
西班呀國王卡洛斯五世賜予波托西的盾徽上就寫著“我是富有的波托西,全世界的財富,眾山之王,眾王之妒。”
這還不包括墨西歌的撒卡特卡斯和瓜納華托銀礦,兩者則分別在1548年和1558年開始開采。
西班呀人從南美挖走了大量黃金白銀,那些財富的流向大多進入了大明。
只有使銀子,西班呀人才能從大明商人手里購買他們夢寐以求的奢侈品。
隨著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大明商品走遍全球,在全世界打得其他國家毫無還手之力,一時間居然沖垮了許多國家的手工業。
比如1594年,遠在南美的秘魯總督寫信給西班呀馬德里皇室
“忠國來的商品比歐洲來的品質優良,價格也要低廉一些,利馬的居民都身著最精美和昂貴的絲綢衣服,利馬人叫這種衣服叫忠國波布拉娜aobna。”
1614年,荷藍阿姆斯特丹的富裕人家都把大明瓷器當作日常使用,每年還要找大明進口35萬公斤生絲。
當時南美白銀流入大明分成三條貿易線
第一條從墨西歌西海岸的阿卡普爾科到菲律賓的馬尼拉,再從馬尼拉到大明。因為這條貿易線的存在,1588年有一萬多明人到馬尼拉定居,1603年已經發展到三萬人。那也是南洋華人大規模移民的開端。
第二條線叫寶藏艦隊,從南美將金銀運回西班呀的塞維利亞,先償還西班呀的正府債務和支付國家支出,再從葡萄呀流向印渡、東南亞、大明。
第三條線同樣是把白銀運回西班呀,不過部分到達塞維利亞的白銀會轉運到阿姆斯特丹和倫敦,再由東印渡公司運到亞洲,用以購買大明的貨物。
1608年,荷藍東印渡公司就一次性訂購了10萬多件大明瓷器。
總之,美洲白銀的最終歸宿,基本都是大明王朝。
大量白銀涌入,這也間接為張居正改革了必要條件。
在之前明朝的稅收制度一直很混亂,收的大都是實物。種白菜的交白菜,種小麥的交小麥,造紙的交白紙等等。這種制度有一定缺陷,一是這些東西容易腐爛,不好保存,另一個是留給了官員可操作空間。
另外明朝16歲以上男子得服徭役,就是免費給官府干活一段時間,有時官府故意在農忙時節叫農民去服徭役,逼著農民賄賂他們。
這時候美洲白銀剛好源源不斷進入大明,張居正一看,得了,都用白銀吧。農民交稅換成白銀,徭役也可以用白銀抵,衙門再花錢雇人干工程。
期間張居正又重新丈量了全國土地,誰都別想跑,大家都老老實實用白銀納稅。
張居正死后,其很多改革方案都廢了,但白銀的官方貨幣地位從此正式確定。
西班呀在南美攫取的財富,以及和大明之間熱火朝天的生意讓窮瘋了的鷹國人妒紅了眼。
一大批鷹國人開始在最重要的第一條貿易線上開始搶劫,鷹國佬的海盜事業就是從這時開始發跡。
他們最先大規模開搶的就是西班呀跟大明做生意的商船。
這些海盜里,最著名的就是弗朗西斯德雷克這貨。
鷹國人和西班呀人第一次翻臉,是因為一個叫霍金斯的鷹國人,他專門干從非洲買黑奴賣到南美的勾當。
1568年他賣完奴隸遇到大風,請求到墨西歌一處海港休整,剛好這時候西班呀任命的新總督到港。西班牙人信天煮教,英國人信新教,兩邊互相看不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