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德雷克根本舍棄了“接舷戰”這種落后的方式,“海上的事要由船來解決,和步兵沒有關系。”
德雷克推出了一種新戰術,這一變化改變了海戰的模式,使步兵在海戰中完全失去了價值,自此以后火炮取代步兵成為海戰的主角。
當然,這里還要提一下朱元璋。1372年鑄造的一門炮身上,鐫刻著這樣的文字“隸屬于大明海軍防務部。第42號,碗形炮口,重26斤,洪武五年十二月吉時,鑄造署監造。”
最早把火炮搬上海船的大約是我大明。明代海軍曾經如此不可一世,甚至完全可以吊打全歐洲。
在鄭和的時代,歐洲當時的船基本上都是一個樣,一種用途打仗兼拉貨,區別僅在于主要是用于打仗還是主要用于拉貨。
歐洲佬連給大明提鞋都不配。
由于戰爭理念和武器裝備的不同,在戰爭還沒開始前,西班呀艦隊覆滅的命運就已經注定了。
1588年10月,當“無敵艦隊”僅存的43艘殘破戰艦返回西班呀時,標志著老牌帝國西班呀開始衰敗,而大鷹帝國則成為新的海洋霸主。
這場海戰開啟了伊麗莎白一世的盛世,也成就了德雷克的輝煌。他被冊封為鷹格蘭勛爵,登上海盜史的頂峰。
1593年8月,55歲的德雷克再次率領海盜遠征,因黃熱病死在半路。水手們為他舉行了海葬。
德雷克的功績不止是以上種種,他還發現了“德雷克海峽”。
當時還沒有巴拿馬運河,人們又認為南美以南到南極是一整塊大陸,所以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的唯一通道只有麥哲倫海峽。
原本,西班呀人相信只要扼守住麥哲倫海峽就萬無一失,在太平洋上沒有部署一個士兵。
德雷克通過新航線進入太平洋后,揚帆北上,沿著南美洲西海岸,一路搶掠,西班呀人在沒有任何防備下,屢遭打擊。
可憐的西班呀,在本土花錢如流水,外面又被海盜時不時搶一下,最后入不敷出,被英法兩國聯手放血而死。
不過,人家在南美的勢力仍然強大。
整個中南美主要被西班呀、葡萄呀兩家瓜分和統治,而英法兩國只有些邊邊角角的一小塊地盤。
夸克窮吹牛比說他爺爺他父親和三個叔叔都追隨過德雷克勛爵,他絮絮叨叨一通,給大統領講了講南美的形勢。
“大統領,誰都清楚南美能賺大錢,可那地方并不是誰都能去的。”
夸克窮一個鷹國佬,想去死敵西班呀的地盤混,結果可想而知。
李自成笑道“你可以加入西班呀,這不就好了都是為了掙錢嘛。”
1584年,菲利普二世向南美洲殖民地頒布國王詔令,規定所有西班呀公民都有權去勘探金礦和銀礦。只不過勘探金銀礦的前提條件是,礦主要將金銀礦產出收入的15奉獻給國王。
這條妙計徹底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在16世紀中葉到19世紀,在南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魯等地,相繼發現了礦藏巨大的銀礦和金礦。
所以,如果夸克窮加入西班牙籍,自然就可以在南美橫著走了。什么礦產都可以隨便開采。
夸克窮撓了撓頭,“可我只會鷹語,想冒充都不可能成功。那種野蠻地方,人家誰管你是不是真的西班牙人。”
現在的鷹語還是鄉下人的語言,即便是后來“高貴”的法語現在的地位也不高。
拉丁語才是歐洲通行的語言。
馬陽純說道“身份問題總會有方法解決,實在不行我們還可以拉攏幾個合伙人。西班呀人和葡萄呀人我都有關系。只是,大統領所說的金礦銀礦到底是不是存在有沒有被其他人發現以這時代的通信條件,南美的事情我們可能要等五六年才能獲取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