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在惦記著怎么拉攏地方大員、腐蝕朝廷棟梁,乃至打算通過關系認崇禎當爹的關頭,牽線搭橋的人很快就要到了。
孟津人王鐸這幾年就沒好好上過班。
崇禎元年四月他升翰林院侍講職,混了兩三個月就請假回家了崇禎二年回到京城,混了幾個月又請假回家過了重陽節崇禎三年五月份再次請假告歸鄉里崇禎四年
崇禎五年王鐸奉旨出使山西潞安府,事畢,沒回京城復命,又請假回家了。這次他在半路遇到了個短毛“神僧”。
老王隔三差五的請假當然不是想家,反正他本身的差事就閑的蛋疼,妥妥的窮京官,所以他大半時間是在各地游玩順便給人寫字畫做墓志銘等賺外快。
原歷史線,直到明亡,哪怕河南一帶總是鬧流賊,這都不耽誤王鐸幾乎年年回家。
現在他遇到了短毛大統領,“磨洋工”的命運大概要改變了。
王鐸早在京城就知道有股“流賊”叫“格命軍”,對方的綱領、路線什么的全清楚。
那位短毛大統領實在不一般,是京城官宦老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王鐸從沒想到居然還有跟短毛“偶遇”的一天。
他一開始本以為“神僧”就是個招搖撞騙的神棍,可出人意料的是,對方居然正是大順軍的大統領
而且那短毛在造反之余竟然還抽出時間要給黃河修堤
至于黃河大堤上挖出的那一塊青銅碑,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了。反正孟津知縣張爾葆信誓旦旦的把它當古董,恨不得天天抱著睡覺。
即便“七殺碑”是假冒的,那又如何
短毛預言的大雨、洪澇是真的短毛自掏腰包花費巨資整修黃河大堤是真的。
尤其王鐸和短毛深談過后讓他當場“投賊”是不成的,但不妨礙他就此多留一個小心思。
左右逢源就能立于不敗之地。朝廷剿滅短毛,他王鐸仍然是大明的官短毛推翻大明,他王鐸又能無縫對接出任大順的官。
雙贏
王鐸在秋收之后跑去洛陽張羅著收購了三萬石糧食,委托行商全部運去了懷慶府給大順軍,馬馬虎虎小賺了一筆。
他在外地浪外剛回到家里,聽到短毛大統領轉戰千里擊敗了幾路明軍,勝利凱旋。他坐不住了。
王鐸趕忙收拾一下,喬裝打扮,偽裝成賣牲口販子,帶著幾個家仆趕著一群牛羊騾馬過了黃河。
河北面是孟縣地界。縣城雖然還屬于大明所轄,不過城外幾乎全部淪為大順軍的地盤。
鐮刀斧頭旗在黃河渡口處隨風飄揚。
旗幟下還設有一個關卡。
幾個頭戴羊肚巾,身著羊毛坎肩,腰纏紅帶的兵丁把守在這里。
另有一個穿戴比較體面的小將坐在椅子上。
他一邊烤著火,一邊對剛過河的人開口發問“看到那面大旗沒有豎旗之后是不是第一次過來”
“是是是”
“你們幾個呢”
“回軍爺,我們這一隊都是第一次過河。”
“一個個的回答。這要宣講政策,不能遺漏一個人。”
“回軍爺,俺也是第一次來。”
“回軍爺”
王鐸等十來個人依次回答。
“行了,你們都去隔壁宣講處聽政策。”
“軍爺,政策是個啥”
“讓你過去就過去,啰嗦個什么,別擋路下一個”
“哎哎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