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國必然要皇權,起碼在李自成的有生之年,他會獨斷專行。
如此一來,對照中外歷朝歷代的興衰史,大順國因為有明君,開國初期會興旺,但是將來不可避免又會走入周期律。
尤其是參考毆洲一票國家,比如鷹國佬的發家史,想進入資笨社會甚至開啟工業革命,就要放權。
和放權之間就產生了矛盾。
也許還有個參考對象,鵝毛國,在明末就把勢力深入了西伯利亞,并最終把那片龐大的土地納入了版圖。
但是,參考價值有限。
從十四世紀起,莫思科公國便逐漸開始兼并鄰近公國。莫思科大公憑借替欽察汗征收貢賦的權力,打擊和削弱其他公國,加強和發展本國力量。
伊凡三世上臺后利用欽察汗國衰落和內訌之機,于1480年擺脫了蒙古人的統治,統一了周圍分裂的封建公國,建立了以莫思科為中心的俄毛中秧集權國家。
此后,莫斯科大公繼續奉行著對外擴張的政策,兼并鄰國土地。到1533年,俄毛國的領土面積已從43萬平方公里擴大到280萬平方公里,北達北海,南至奧卡河,西抵第聶伯河上游,東到烏拉爾山脈的支脈,成為毆洲幅員最大的國家。
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自稱紗皇,成了俄毛國歷史上的第一代紗皇。俄國由此誕生。
紗皇就是皇帝的意思,該詞來自羅碼的獨裁者凱撒。伊凡四世采用這個稱號,在炫耀自己所擁有的至高無上權力的同時,也表現出他打算繼承凱撒衣缽、建立斯啦夫帝國的野心。
從以上就可以看出一些原因
首先鵝毛主要是接收了蒙谷人的遺產,各種意義上的。
除了地盤外,他們同時也吸收了蒙谷人的政制軍事制度乃至思想。就連伊凡四世的母親葉琳娜都是蒙谷金帳汗國大汗的后裔。
鷹國佬后來對此的評價恰如其分撕開一個鵝毛人的臉皮,你會看到一個野蠻的韃靼人。
事實上直到1698年彼得大帝進行改革前,鵝毛貴族都穿著蒙古式的長袍,留著蒙古人式的大胡子。
彼得要改的正是當時鵝毛人徹底的蒙谷式思維和言行,代之以西方式的。
因此說俄毛人是西方化了的游牧民族毫無不妥。是蒙古人為蒙昧時期的羅斯人注入了靈魂,使他們和其他西方人,包括西斯拉夫、南斯啦夫的同胞徹底分割開來。
所以,鵝毛人的征服基因是從這里來的。
伊凡四世在加冕為紗皇后,在對內厲行改革的同時,對外積極推行領土擴張的政策。
后來1617世紀莫思科公國的擴張雖然快,但實際上很多也都是對分裂后的各羅斯公國舊地的再征服。這有點像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意思。
那么占據其他地盤呢,別的國家就看著他坐大不管嗎
當時的環境不同。
起初那些地區都是各自地緣圈的邊緣地帶。俄毛國的擴張,就是把這些邊緣地帶都納入自己的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