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位蓬萊人胸懷平寇大,豪邁的寫下「封侯非我,但愿海波平。」
他就是戚繼,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
但他的結局不大好。
萬歷十年張居正病,萬歷皇帝親政。
接下來不只是「人去政息,老張還遭到了清算。大兒子被迫上,全家餓死10余口。
后臺大靠山玩,54歲的戚繼光也遭牽,先被彈劾調去廣,干了三年又被彈,這次徹底罷官。
戚繼光回到蓬萊老家。
官場失,后院起火。他老婆王氏將家中洗劫一空,直接休夫回娘家了。
戚繼光畢竟曾是一位「四提將印」的大將,瘦死的駱駝比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出錢修葺了蓬萊,又建家廟一座。廟修好沒多久戚將軍就病逝了。
老戚納妾,兒子生的也晚。幾個兒子論年齡都不算太,到現在也就四十多,五十多歲。不過他們絕沒有爺爺、父親的風,基本上都是渾渾噩噩過了一輩,沒啥做為。
登萊之變老戚家也沒摻和。
「父子總督」坊俗稱戚家坊。靖四十四年為表彰戚景通、戚繼光父子的功績而建造。
坊銘曰「誥贈驃騎將軍護國都指揮使前總督山東備倭戚景,鎮守浙福江廣郴桂總兵都督同知前總督備倭戚繼光。」
孔有德駐足看了看牌,嘆息一,繼續往城西走去找耿仲明。
耿仲明此時正在為安排后路忙碌著。除了自己,親朋好友的后路也要照顧到。
比如原登州衛世襲指揮使金友勝家眷。
前頭叛兵寇登,圍城七,金指揮使在南門巡防時不幸中了火,當場陣亡。
隨即耿仲明在城內發,開啟城門接納孔有德叛,登州陷落。
這邊遼人和本地人雖然互有齟,但相互交好的也不少。
指揮使金友勝就和耿仲明關系不錯。
老金遇難,老婆自縊殉,耿仲明為他們操辦了后,順便把他小妾和兒子也照料起來。
原歷史,耿仲明投韃后自然也帶走了老金兒子。兒子的兒子后來做到廣西巡撫。
金友勝與耿仲,于公為,于私為,公中有,仇中有,這也算是那個特殊歷史階段復雜人性的一個體現了。
類似這樣的情況還有不少。
原登州衛軍戶有很多都跟隨叛軍渡海逃亡,當然也有很多死于叛軍之手。
如蔣姓指揮僉事一門數,都死于此戰。蔣姓原為登州城內大,至此逐漸式微。
還有些投降叛軍的將領比如馬驄等十幾,見情況不妙又想反,被發現后處死。只有少數從城里跑掉了。
孔有德找耿仲明聊了,然后又去會合了毛承,三人商量好對,再找上陳有時死后的旅順叛軍代表高成,眾人齊齊趕往李九成的帥府。
本章未,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人家短毛冒著風險好心來解,還送了五萬兩銀子。你就這樣待客
對比之,當初毛文龍親侄、過繼兒,東江副總兵毛承祿來投叛,李九成也不過給其眾每人賞銀五兩。
你李九成可以拒絕和大順合,但半路截殺信使算怎么回事
耿仲明和毛承祿雖然不太想投短,但對李九成的做法也看不上。下作
叛軍們是一條繩上的螞,有任何事情都可以商量著來。背后搞小動作就是破壞團結。
大伙推你當「都元帥」是出于信,可沒了信任基,就算沒內,那逃亡路上絕不會順利。
孔有德、耿仲明和毛承祿幾人聯袂登,直接對「都元帥」挑明了利害關系。
李九成聽完之后
感到莫名其,我什么時候動那個大順的送信人了絕對沒有。
他把王子登招來一,對方眼看事情敗露倒也光,沒推諉直接認了。
當然王子登沒蠢到承認是女干,而是分析眼前局,跟眾人說流寇靠不住。現在只有渡海逃亡才是上策。
而且因為流寇的出,讓眾人對后路爭吵不,產生了裂痕。這是個非常糟糕的局面。
從大局出,王子登必須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