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津島君”后無人回頭,太宰治的呼吸都沒有變得凌亂,平穩而極富有規律,他走在小早川身邊,可能稍微前她那么一點兒。總之,前方的人沒有誰認為自己是“津島君”也無人回頭。
“校長”稍微年輕點兒的男聲。
“沒什么,可能是認錯人了。”
東大附中的入學試驗沒搞太多花頭,就是考試考試,分文理兩科,內容嚴重超綱,不僅僅是國中內容,就連高中甚至競賽類的大學內容也多有涉及。一張試卷的考試時間是120分鐘,先考理科再考文科,試題的量非常大,一般情況下絕不可能做完。
但那是,一般情況。
理科試卷時,太宰治沒別的感受,世人將年輕文學家的頭銜冠在他的腦袋上,卻不代表著他不擅長理科,只要是存在固定解題模式與答案的題目就不可能難到他。當然了,比起解答題他更喜歡填空,對太宰而言無論是大題還是小題都可一眼看到底,當他完題目時,就已經看見了答案。
解答題還要耐著性子,一步一步地寫步驟,即使他已經盡可能地簡化了,卻還要浪費更多的筆墨。
不得不承認,做學生,對他來說已經是最壓抑天性的無聊事之一了。
文科試題,稍微有趣一點兒。
拿到試卷時,他甚至沒有先寫下自己的名字,反而是輕盈地抖動紙張,似乎想要吹落不存在的灰塵。潔白的紙面,新墨的香氣,標準印刷的字體翻過那些印在腦子里的名著題與其他,背面則是不應該出現在文科考試中的大段大段的政論,最先是選擇和填空,確保前來考試的學生不是對政治毫無見地,甚至連電子報紙都不的普通國民。
隨即是細化的綱要,不求理解,卻需要知道政治家的策論。
以及最后
個性社會所面臨的最大隱患是什么
噢噢噢噢噢噢噢他的眼睛亮了,就像是看到了一條適合入水的不錯的河流,亦或是看見了適合上吊的房梁。
太宰治擰開鋼筆,信馬由韁,隨意書寫。
[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吧]
個性社會時代的隱患實在是太多啦,在此先舉出兩例比較有代表性的隱患,我將其稱之為“英雄的青黃不接”以及“政府自我保護里的缺乏”
不可否認的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以歐魯邁特為首的英雄對社會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以說是單憑借英雄的個人行為就有效地阻止了敵人泛濫的情況。但在近十年內,沒有哪一位英雄的影響力可以比得上歐魯邁特,他以個人之身安定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