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洋繪制的南洋海圖和圖書館的出版物并不一致,她標出的五個地名更是出版物上根本沒有記錄的神秘之地——
龍尾島,爪哇群島外圍的一個小島,有大量的鯨魚和海豚出沒;
龍爪灣,南洋半島雨林深處的梵教浮屠群;
龍心城,與暹羅王國如今的國都隔河相望的廢都佛寺;
龍脊山,唐國的西南群山延伸到南洋半島的部分,猴子與土人盤踞的洞窟;
龍牙谷,唐國與天竺界山“大雪山”的盡頭山谷。
“你已經讀過了《海錯圖》,我們林家也傳承著類似的三寶太監的記錄。
——六百年前,三寶太監奉朱明王朝太宗皇帝之名開啟大航海,也有搜羅外海神秘,拓展‘青帝’勢力的企圖;
朱明太宗皇帝死后,唐國的注意力轉移到了草原,大航海事業不了了之。三寶太監只能把他獲得的超凡情報分成數份保存,留待后人使用。唐國的那份記錄已經被銷毀,唐人海盜在南洋得到了另外一份。
——從雪山到鯨魚島,在這五個地方各有一個‘海神’的神廟,各棲息著一位公爵級神靈。傳說通過它們的認可,完成五處巡禮,巡禮者就能得到海神的祝福,獲得‘海主舍利’。
——我需要你做我的輔助,幫助我獲得‘海主舍利’。”
林洋向陸澄道。
從陸澄成為半神以來,林洋就在南洋林宅翻查家族自古以來的檔案,同樣追求穩定在“半神”。
——智多星在《封神計劃》的上半部,就在期望陸澄和林洋之中的任一一人能具備“半神”之體,成為建構唐國五大壇的核心。
憑借與帝神結盟的家族血緣,陸澄可以融合他父親的白帝舍利,林洋可以融合林家的青帝舍利,都是他們走向半神的第一步。
但純粹的帝神舍利固然可以讓他們強大,也會讓他們不斷眷族化,直到墜入虛境。那唯有縫合入同等級等量的“舍利”來穩定于人間。
協會的三大家族族長也都是帝神級舍利的持有者,他們憑著各自家族傳承的縫合方法,逃脫了各自帝神的掌握,成為“半神”。
智多星沒來得及為陸澄設計縫合的方案就離開了人世,陸澄能成為“半神”,全是靠一次接一次的極限試探。
但智多星卻為比陸澄年長的林洋設計過縫合的方案,至少設計了其中一部分——本來,如果智多星仍然在世,林洋應該比陸澄先成為“半神”的。
如今的林洋以青帝舍利為主導,身負若干赤帝舍利、黑帝舍利和黃帝舍利,比照陸澄的途徑,她該在這個世界上尋覓額外的一份足量白帝舍利,才能補上“半神”拼圖。
可世界廣大,尋覓另一份沒有線索的白帝舍利簡直遙遙無期。即便找到了,白帝舍利也很可能保存在與陸澄同屬白帝的眷族手上,林洋也很不方便下手。
但是,在林家的老檔案里,林洋發現了智多星在少女時代對南洋五座神秘洞島的注釋——智多星判斷,完成“海神巡禮”的祝福,“海主白鯨”應該就能從虛境向實境之人贈予帝神級舍利,可以作為林洋的縫合物。
“海主舍利”雖然不如陸澄的五帝舍利純粹,可以匹配唐土的靈脈基盤,但林洋相信用來建構穩定神力五邊形,做自己化為“半神”的最后一塊拼圖已經足夠。
陸澄去島城時,林洋已經向丁霞君發加密電報,探討過“海主舍利”取代“白帝舍利”的可能性。
根據她過去攝入微量白鯨肉沫的體會,“斗爭”屬性的白鯨,可以模擬五帝舍利任一一種,所謂“斗不過就加入”,不違背五邊形的“生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