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何奧一開始就沒有對這些士兵趕盡殺絕的想法。
斯科特手下的士兵,其實是分層的。
原本在最頂樓的,自然是最忠誠精銳的士兵,這些人在斯科特手下拿了最多的好處,對何奧開槍毫不猶豫,他們留下來,只會想方設法的做斯科特的內應,甚至繼續刺殺何奧,也會影響軍隊的穩定。
也因此,何奧對這一批人沒有留情。
這些人都是精銳,有最好的裝備,豐富的戰斗經驗,但他們的缺點也是這個,又是精銳又有對斯科特的忠誠,他們的人數自然不會多。
所以何奧可以直接用法官的能力借用他們的力量鎮壓他們自己。
這是最頂層的士兵,精銳且不能控制。
但是頂層往下這幾層,可能依舊是精銳,對斯科特的忠誠度就沒有最頂層的士兵可靠了。
這從那個送酒的士兵的反應就可以看出來。
通常情況下,這種精銳但忠誠度沒那么高的隊伍,大概率會由一些忠誠度較高的軍官統領,以保證部隊的可控。
那對付這些士兵的方法就很簡單了。
斬首。
以最快速度殺掉那幾個死忠的軍官,讓整個部隊群龍無首,同時威懾剩下的士兵,擊潰他們的士氣。
最后再勸降。
當然,這種操作市長這個的身份是很重要的。
畢竟聯邦信息傳播發達,伊蘭市政府也沒有蠢到放棄對城防軍的宣傳,城防軍士兵也很清楚,他們的工資拿的是市政府的撥款,并且也對市長的權威有所認知。
他們可能不知道伊蘭市哪條法律規定了市長可以接管北城的指揮權,但是當市長說自己接管了指揮權之后,他們自然而然就會信服。
那么這時候,‘投降’市長就不是‘投降’了,是‘棄暗投明’。
這會讓士兵心態上更容易接受。
而這個時候,這些精銳士兵沒有組織,分批上來的方式也幫了何奧一把。
當第一批士兵投降之后,他們馬上就會被夾在何奧和后來的士兵之間,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不得不選邊站。
既然已經投降了何奧,那拿起槍為‘市長’而戰,也在心態上更容易被接受。
當然,這也是何奧不能留那個瘦削軍官的原因,這種最高指揮官如果存活,就能快速組織起部隊戰力,讓下方的精銳士兵成建制的包圍何奧,而不是像是無頭蒼蠅一樣,一批批來送。
可惜,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
這些一批批上來的士兵讓何奧可以逐個擊破,殺死軍官,招降士兵。
而士兵投降過來之后,為了表達自己的忠誠,戰斗也會比之前在斯科特手下更加賣力。
當然,也有那種降而復叛的士兵,但這些也只是少數,很快就會被何奧帶著大部隊鎮壓。
當跟著何奧的人到達一定數量級,那么后面上來的士兵就會起別樣的心思。
畢竟作為市長的何奧站在這里,他就意味著大義這個名分,士兵們也更容易有‘棄暗投明’的心思。
所以到了后期,基本上就是雪崩式的發展,在很短的時間里,后面上來的士兵就接連投降了何奧。
何奧真正動手殺的人并不多,花費了較少的力量就平息了這些‘叛軍’,再加上他在行動時候刻意避免了血濺,這甚至讓他身上的血跡都不多。
“英勇的士兵嗎···”
聽到何奧的話語,年輕的軍官抬頭看向周圍行動士兵。
他其實很清楚,這些士兵之前都是斯科特的精銳下屬,雖說忠誠度沒有那么高,但是也是和那些最頂樓的狗腿子相比的。
如果眼前的老市長沒有強大的力量和手段,無論占著多大的‘大義’名分,這些士兵也不可能投降的。
年輕軍官抬頭再次看向同僚們,一眾軍官面面相覷,都能輕易從自己同伴的目光深處的震撼。
殺人很容易,但是要讓人投降,并聽從你的命令,可就不容易了。
他們不知道眼前的老市長用了什么辦法,讓敵人變成了‘下屬’,但他們很清楚這件事的難度。
很顯然,眼前的老市長不光有魄力和力量,還有能搭配上這魄力和力量的絕強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