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數院的人數也是最少的,數學這東西,最講究天賦了,有天賦的人和沒天賦的人相差很大,沒有天賦是根本就無法在數學這個領域
有所作為和突破的,一輩子研究數學,可能什么都研究不出來。
有天賦的人就不一樣了,很多數學家都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展現出過人的天賦,二三十歲的年紀就可以看出你有沒有數學天賦了。
數學家相比起其它學科的科學家來說,普遍都是要顯得更年輕多了,像宋滄也就是三十出頭的年紀就已經很有名氣的數學家了。
劉遠行走在星海研究院內,二期和三期并入進來之后,研究院的規模就大多了,人也多了。
“老板”
“老板”
“你好,你好”
時不時也是能夠和研究院的研究員遇到,一個個自然也是少不了主動自己劉遠這個老板打招呼。
“物理研究院反重力實驗室”
很快,劉遠就來到了反重力實驗室這里,準備看看反重力的研究情況。
反重力實驗室是劉遠今年新成立的實驗室,主要研究的技術就是遠超地球現有科技的反重力技術。
母星級文明想要向恒星級文明發展,那就一定要掌握一種廉價的往返太空的技術,利用火箭來往返太空,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都不可能發展成為母星級問題。
因為成本太高、代價太大了。
用火箭往返太空,即便是可回收火箭,其成本也是按千萬綠幣級別的來計算的,動輒發射一次火箭都是幾千萬綠幣,平均成本都是用克來做單位的。
發射一枚衛星,幾千萬綠幣,衛星也就是幾百斤的樣子,體積、重量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成本居高不下。
上個世紀人類都可以登上月球了,為何半個世紀過去,人類都沒有再登月
說到底就是成本的原因。
登月一次需要耗費幾百億綠幣的資金,誰的錢多了閑著沒事做來投到這方面去
登月除了能夠讓人振奮一下之外,根本就沒有什么收益,從月球上挖回來的那點土壤、巖石,那都是按克來計算成本的,比什么都貴。
而母星級文明那是要在整個太陽系范圍內大規模活動、大規模經營和發展的,這時時刻刻都有大量的飛船往返太空和星球之上。
沒有足夠廉價的技術,根本就不可能實現這一點,也就根本不可能說發展到母星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