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兩根圓柱子在機械手臂的控制下精準的對接到一起,這種圓柱子都是參照太空艙來設計的,每一根圓柱子就是一個獨立的太空艙,里面有獨立的維持生存的運營系統,彼此也都是可以非常完美的對接在一起。
隨著兩根圓柱子對接在一起,圓柱子上面艙門這里的自動控制系統被激活,彼此互相完美的對接在一起,組成一根新的長達20米的圓柱子。
很快,兩根圓柱子對接完成之后,又有機械手臂將一個對接頭安裝在兩頭,這對接頭和水管當中是四通管是一個原理和作用。
只不過,這個是用在太空之中的,運用了大量的科技技術在里面,畢竟是用來在太空之中進行對接的。
猶如拼積木一般,一根根圓柱子彼此不斷的對接在一起。
半個小時之后,一個長寬都有20米的正方形就出現在太空之中,猶如一個大框一般。
這個正方形的大框上面,一根根柱子上面,很快每隔1米的位置就有一根根小型的棍子伸出來,這些棍子也都是早就已經設計好,采用的是折疊結構。
兩個相對的框,彼此相聚20米,各自延伸出10米左右的棍子彼此又非常完美的對接在一起,兩兩相對。
很快,這長20米的正方形就被一根根棍子切割成了一個個小小的正方形,總共是400個1平方的小正方形,規格剛剛好可以用來按照一塊標準的1平方米大小的太陽能發電板。
一個正方形建好,很快宇宙飛船上面的宇航員又開始繼續忙碌起來,一根根標準的圓柱不斷的運輸出來,然后拼接到上面。
十幾個小時之后,一塊巨大的田字就出現在太空之中,接著有宇航服和工程師在機械手臂的幫助下來到這個田字上面,進入龐大猶如太空艙的圓柱當中。
圓柱直徑有4米,長有10米,宛如一個巨大的太空城,里面設施齊全,不僅僅有維持生存的維生系統,各種各樣東西一樣不少,甚至還有配有小型的緊急用來逃生的太空艙。
一旦出現緊急的特殊情況,在上面工作的人員可以直接乘坐逃生太空艙朝地球這邊飛入,依靠逃生太空艙降落到地球上,足以保證安全。
進入到太空艙之中的宇航員啟動太空艙之中的各自系統,太空艙外面同樣也有機械手臂,打開太空艙的艙門,開始操控機械手臂將太空艙之中的太陽能發電板開始一張張的鋪設到已經加好的框架上面。
太空之中的工作效率實在是太慢了,即便是現在,機械手臂和虛擬科技的結合,大大的提高了宇航員在太空之中工作的效率,但是依然非常慢。
足足又是幾個小時過去了。
在多名宇航員的協助下,一塊最小的田,僅僅只有20米長的田才鋪完,400塊太陽能發電板鋪設完畢。
第一批來到太空之中的宇航員、工程師們開始乘坐宇宙飛船返回地面進行休息,換上了另外一批宇航服和工程師,同樣滿載著建造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的圓柱子的宇宙飛船來到了太空之中,繼續建設這個太空太陽能發電站。
求票票,各種求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