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為新陽城學堂。
這是目前新陽城里最大最漂亮的建筑。
學校建成之后,新陽城的居民們紛紛擠進去觀看,足足有十幾間教室,還有兩個很大的會堂,足夠百來人使用,教室里已經擺滿了桌椅板凳,一排排書桌看得人激動無比,人群里嘰嘰喳喳“我們以后可以來這里識字嗎”
“可是我們白天要干活,怎么來認字”
“據說晚上也會開課,供我們過來學習。”
“這個學堂里什么人都收嗎”
“真的不要學費嗎”
學堂里不要學費,新陽城所有人都可以免費來聽課,新陽城里文盲占了絕大多數,聽到自己能夠有機會讀書識字,個個都高興非凡,有些五六十的老太太,也說要過來聽課呢。
雖然學校建的大,到底教室還是不夠用,所有的居民只好輪流去聽課,每個人的名字是要學會的。段樞白要求所有人能學完基本兒童啟蒙書籍,基礎的字不說寫出來,但是要基本能認識,還要學阿拉伯數字,背完九九乘法表。
會簡單的加減乘除計算這一點最重要,段樞白希望他們能把賬算清楚,若是能自己獨立經營買賣就更好了。
成年人白天都要做事,學堂里白天就是小孩子和段樞白分派過來的一部分士兵在里面學習,到了晚上,就熱鬧了,做完買賣的,田地里回來的,圍在教室里細心學字,新陽城為此還掀起了一陣背九九乘法表的熱潮,“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邊挖地邊背,還能有路過的人幫著接口。
路邊洗菜的老太太都能背的滾瓜爛熟。
為了鼓勵居民們的學習熱情,段樞白還訓練出了一群說書先生,在露天大會堂里給人講名人故事傳記以及山海故事傳說,說書先生每講一大段,就寫下兩三個關鍵詞教給民眾,什么靈山猴子化身為人混在人間做好事,大鬧客棧,就教“猴子”“客棧”等等詞語一天積累一兩個,日子久了,會的就多了。
段樞白特意要求主要教授生活中常見的詞匯,其他為官論道的大學問,能免就免,有興趣的自愿去教室跟著老師大儒學。
符千席召來的那個顏立,非常擅長編故事寫話本,段樞白特派他寫一些故事來供大伙兒消遣。
久而久之,那個說書會堂漸漸演變成新陽城第一個公眾娛樂的場所。
有些看到商機的,就去那里兜售炒瓜子和茶點。
段樞白手底下的士兵,也同樣被要求去識字讀書,這下他們宿舍里配備的桌子終于有了用處,“將軍是不是早就想到要我們識字,桌子都提前準備好了。”
“真別說,老劉啊,你坐在這桌子邊寫東西的樣子,還真有那么一點意思。”
“哈哈,老劉我就是個文化人”
老劉微微笑道“明天,我也要去試試當教書先生的滋味。”
“你,你才剛學幾天,就會寫幾個名字,還去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