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想要成為真正地成為一個城市,必須要擁有自己的城市文化,擁有一些被所有人共同認可的東西。一起參與經歷過的活動會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成為永不退色的回憶。
儀式感這種東西,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有所向往。共同參與過一件事情,為了某樣東西而共同奮斗努力過,會生成一種名為“集體”的概念,大大地提高所有人的凝聚力。
寬闊的大道上,已經擺滿了桌椅,一道道或精致的、粗獷的、秀氣的菜肴擺在了長長的桌子上面,熱騰騰的魚蝦粥還冒著熱氣,蒸籠里的春卷酥只是隱隱地傳出一絲絲甜意,新出鍋的糖醋魚澆上最后一道汁,濃烈的鹵肉味道刺激著人的鼻翼。
摻在紅椒里的八角只余下點點誘人的甘甜,一把孜然撒在翻烤的鹿肉上滋滋作響,裹了一層生粉的豬肉在熱油里滾過一圈后外酥里嫩,洗干凈的生菜在加了鹽的開水里沸騰幾瞬后,色澤更為青翠欲滴,撈出來擺在雪白的瓷盤上,淋上早已調好的醬料,細脆爽口,無比開胃。
“你家這道菜是怎么做的”
“這道這是豆腐湯。”
“怪不得說你家這幾天窗口一直出來這個味兒呢,原來是炒了辣椒油。”
“這家的醬料做的好。”
長長的、別具特色的流水席一一備齊,在路邊的桃樹紅燈籠下,熱熱鬧鬧的百家宴開始了。游走在寬闊的大道上,優哉游哉拿著碗碟和筷子,沿著桌椅一路向前,循著自己喜歡的菜肴,真正的做到了吃遍全城。
新陽城的店家們也不吝嗇,在這樣的歡喜之日,自然都拿出招牌物件出來招呼城民,酒館里擺出幾壇子美酒一碗一碗供人品嘗,糕點鋪子前,兔子形的、蓮花玉桂形的各色糕點香甜可愛,再移步向前,是幾家烤魚館,獨具特色的濃香烤魚擺在平底的鐵盤上,下面的炭火燒出的魚香更是迷得人駐足不前。
有那別出心裁的,做了一個個火紅火紅的紅燈籠包子擺在店鋪前,大大的出了風頭。
城里熱鬧非凡,來自千百戶人家的美味佳肴接連不斷,讓人唯恐自己的肚子小,不能品嘗更多千姿百態的珍饈,整一個中午,有吃不完的美食,人人嘴里都念叨著誰家的東西被吃完了,誰家今年就有天大的福氣。
搞得善男信女們紛紛在自己門前拉客,想盡一切辦法多吸引幾位財神過來品嘗,“來嘗嘗我家的吧,我的那個飯菜做的好。”
“吃吃我家的包子,這可是我媳婦兒包了十幾年的”
“我家的鹵水更加有味”
“”
為了獲得那一份好福氣,攀比之風不禁升起,有一個老頭子,在第一年的百家宴上丟了面子,事后苦練廚藝,十年后,成為了流傳幾百年的“珍味軒”開創者,這事被傳為佳話。
百家宴的習俗一直流傳了下去。
除了他,這種彩頭人人都想要,以致新陽城的家家戶戶都練就了一身好廚藝。后來有人從其他地方來到新陽城,在一戶人家里吃了一頓普通的飯菜,登時驚為天人,不住感慨道“我這輩子就沒吃過這么好吃的菜肴。”結果那戶人家還對他說“我家的飯菜是這條街道做的最差的”,那人原先抵死不信,后來吃遍全城后,意識到那戶人家沒有騙他居民個個從小苦練廚藝,六七歲的小孩子,都能做出一手好菜。
家家鉆研廚藝,這是美食的天堂
段樞白家里也準備了一桌子美食。
“走去將軍那邊吃餃子去,聽說是將軍夫人和將軍親手包的”
“將軍包的餃子,一定得去吃一吃,沾沾福氣。”
段樞白料想地到今日的熱鬧,所有特意準備的餃子,他和蕭玉和,加上家里下人,一起包了上千個餃子,擺在門口,一盆一盆地下鍋或是上蒸籠,蒸的煮的都有,保證每個人都能品嘗地到。
改過自新的馬小六擠進去“搶”了四個餃子,鉆出來獻到懷孕的媳婦兒張麗花跟前,“媳婦兒,嘗嘗吧,將軍和夫人包的餃子。”
頭發挽成一束的張麗花笑笑,拿著筷子夾起餃子咬一口,硬的,她吐出來一看,里面有一個銅錢,欣喜道“里面有銅錢,哎呀,福氣啊”
“這銅錢得留下來,以后傳給咱兒子。”
夫妻倆歡歡喜喜的走了。
“今年,哦不,是去年的豐收場面,是老頭子我這輩子見過最厲害的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