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其他兩家哪”
“孟家還好說,雖說孟家家主是前朝駙馬,但現在不是建興帝在位嗎”
“最麻煩的是唐家,他可是皇族的人,豈能投降萬陵縣”
李云凱聽后哈哈大笑“是興王唐卓嗎他的事情好辦,一句話的事情”
“除了這兩家,就是劍南老府尹,只要興王點頭,相信老府尹也不敢反抗。”
“好,現在帶我去興王府,我去拜見一下興王殿下。”
李云凱信心滿滿地說道。
雖然眾人有所懷疑,但是事情順利的超乎他們的想象。
到了興王府,李云凱二話沒說,掏出一道圣旨,直接通告興王,建興帝和萬陵縣承認興王在劍南道的合法王位。
興王唐卓接旨后,當時和李云凱相談甚歡。
其實他心里明白,無論建興帝還是宣平帝,誰承認他的王位,他就投靠哪一方。
即使宣平帝帶兵打過來,他完全舉手對三皇子投降,并吶喊助威。
劍南七大族,目前已經不再是威脅,至于城中的府兵,他們沒有看在眼里。
雖然號稱二十萬的守城官兵,但是三分之二的兵力卻掌握在七大族手里。
那剩下的三分之一的府兵,早已是兵紀敗壞,虛報名額、冒支軍餉,實際能戰的士兵卻是少之又少。
最后,七大族連通知都沒有通知劍南府府兵,直接讓人和外面的萬陵縣軍隊聯系,然后打開了城門,歡迎萬陵縣的軍隊進城。
開始時,萬陵縣的官兵還以為有人使詐,打算給他們來個誘敵深入,但是當他們看到城門打開后,歡迎的隊伍已經來到三里地開外,才最終相信了。
此時大勢所趨,劍南道府尹和府指揮使不再要求府兵對抗,紛紛拋下武器,接受萬陵縣的改編。
這幾天,李云凱很忙,忙的連飯都沒有時間吃。
最后才在眾人的勸說下,在劍南府最豪華的酒樓,宴請劍南府的官員和七大家族的家主。
一切都在笑談中。
萬陵縣李府。
當李昌憲聽說李云凱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劍南府時,心里很是詫異。
難道他以前看錯了,二叔不是懦弱無能、剛愎自用的人,卻是一個指點江山,胸懷大志的偉男子,以前不是他不愿出頭做事,而是在老太爺壓制下,顯得唯唯諾諾、縮手縮腳。
果然是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李昌憲很高興,二叔能走出這一步,是他的造化,也是李府的光榮,李昌憲為之自豪。
“傳令下去,調一部分能吏過去,幫助二叔李云凱穩定劍南府。”
隨后他又想了想,繼續說道“把二叔的兩個小妾都送過去,免得他在劍南府勞累之余,沒有人照顧他的身體。”
如果二嬸沒走的話,他打算把二嬸一起送過去,正好眼不見心不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