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有多少,結了多少果子確實沒人看得出來,不過她的小心思嘛,娘娘心里明鏡似的。
大概是不想讓她太得意,所以一股腦弄來一二十種果樹,有些她都喊不出名字,只從枝條看應該是薔薇科的,只要是薔薇科的,一般都可以用薔薇桿,茶樹桿和杜鵑桿嫁接。
方姝看情況定,如果是枝條特別粗的,她用茶樹桿,茶樹干粗一點,如果是果子特別小的,比如桂圓,可以用薔薇桿,蘋果和梨用杜鵑桿。
娘娘動作很快,方姝前腳剛說完,后腳她就喊來宮外的娘家,搜羅來許多東西。
果樹不是那么好種的,也意味著要用的花盆很大,最少七加侖。
加侖盆分為七個等級,七加侖是最大的,尺寸在橫豎四十厘米左右,古代沒有這種硬性規定,要多大號的,直接跟賣家說便是,賣家給你訂做。
燒一個花盆很快,況且這個時代沒有嫁接技術,養花樹就是整一大顆,花盆要多大號的都有,娘娘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挑的都是最大號的。
七加侖都少算了,這一個花盆不加土來來回回搬來搬去,能把她累死,何況加過土的,娘娘分明是在教訓她啊。
方姝嘆息,下回不敢了,曉得后果了。
不過她也沒有傻到真的每天挪動這么大的花盆,那是在為難自己,耍了個小聰明,把大花盆放在比較巧的位置,比如說屋檐邊。
娘娘的院子是個四合院,有一邊靠墻的話,就只能曬半天太陽,四個角可以控制曬上午的太陽還是下午或是中午的。
對于這種果樹來說,自然要曬中午的,暴曬沒關系,不過剛種下去不能見太猛的陽光,前幾天要陰養,等它的根扎下來就可以隨便折騰了。
偶爾幾天不澆水也沒關系,因為這種大花瓶土多,沒那么容易干透,有時候表面看著很干,其實它里頭是濕的,只要每次澆水的時候澆透就好。
最好不要對著根澆,長期對著根澆,它的根會被沖出來,每次澆水的時候澆在邊緣的土上,只要澆透,它底下就是濕的。
對于花啊樹啊之類的,最重要的是它的根,只有底下澆透了,它的根才能吸收到水分。
根越多,也越容易種活。
來的時候弄了好些個砧木,砧木就是要嫁接的主桿,接穗是要結過去的枝條和芽點。
兩個結合,砧木吸收的水分和營養輸送給接穗,接穗又把同化后的物質還給砧木,兩者形成共生的關系,慢慢長成一體,很是神奇。
說實話,方姝第一次接觸的時候還覺得不可思議,直到旁邊月季基地的老板親自做給她看,怎樣嫁接,怎么繁衍苗子,她才慢慢接受現實,哦,就是這么神奇啊。
方姝很感謝她花店旁邊的老板,因為他不做零售,誰來都不賣,所以她的生意才能做起來。
當然她也沒有白白接受好處,也幫老板開網店,給他做阿里巴巴來著。
有單子都是兩個人一起打包,帶動他的生意,他也讓她順便賺點錢,是雙贏。
方姝弄好把幾個大花盆都搬到東邊和南邊的交接處,如此只有早上的晨光能照到。
她選的都是根系發達砧木,也沒有急著嫁接,先養了幾天,不出意外的話,能養活的幾率很大。
十幾個花盆一溜排開,還是挺壯觀的,如果有手機的話,這副畫面一定要拍下來。
剛嫁接的時候很丑,還要用濕毛巾包著,一來固定,二來讓它有足夠的水分吸收,干掉的話,枝條很快就死了,注意點別發霉就好。
方姝一天只能嫁接兩三根,干活慢,加上還要照顧其它花草,中午也要午睡,不然下午沒精神。
而且中午太陽太大,曬的難受,不方便干活,方姝找了個借口,說太陽大的時候空氣干燥,對嫁接不利,然后跑去睡覺了。
嫁接技術只有她懂,怎么說還不是她說的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嘛,做人不能太死板。
木槿也松了一口氣,這段時間雖然是倒春寒,但是天氣多變的厲害,早上也許剛下過雨,中午就開始出大太陽了。
有時候起床穿襖,中午就要脫掉,太陽來的邪乎,而且特別大,根本經不住,方姝能隨機應變很好,她也跟著沾了個光,可以一起午睡。
搞花草的手上基本沒幾個干凈的,每次弄完都要洗手,方姝順便修剪了一下指甲,要不然泥巴鉆進指甲里,很難受。
一只手不好剪另一只,木槿幫她剪的,她也順便幫木槿剪了,倆人洗洗弄弄上床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