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陛下,臣反對。”
“實在是帝國與敵方世界實力差距過大,貿然開戰恐適得其反,還請陛下三思而后行。”
聽到陛下給出的敵方世界實力數據,在經過一番仔細分析后,帝國中大夫杜宇上前一步諫言道。
雖然沒有明說,但態度已經非常明確了,那就是對此時開戰表示明確反對。
聽到杜宇的話,再看到諫言之人乃是中大夫杜宇,文武百官都是沒有覺得奇怪。
要知道杜宇可是帝國中主和派的首領,十次戰爭杜宇起碼要反對七次,可以說是妥妥的“和平主義者”
因此對于杜宇的態度,他們早就見怪不怪了,甚至早已預料到了這一幕的發生。
不僅是文武百官,就連嬴稷也是如此。
不過嬴稷和文武百官都沒有因此而認為中大夫杜宇消極避戰。
因為眾人都能看得出來,中大夫杜宇其實并不是反對開戰,只是反對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開戰,
因此在眾人看來中大夫杜宇只是膽氣稍顯不足,但卻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消極畏戰。
……
“中大夫此言差矣,依本官看來此戰還非打不可。”
“不僅非打不可,還得趁早打。”
“臣贊同陛下想法,愿領一軍作為前鋒,攻伐敵方世界。”
就在此時,雍州牧兼咸陽令的陸遜上前一步道。
準備獨領一軍,作為前鋒部隊攻伐大千世界,同時也對中大夫杜宇的說法表示明確反對。
看到是陸遜開始發言,眾多文武百官都是不由變得慎重了起來。
不同于中大夫杜宇這樣的保守派和官場老人,擔任雍州牧兼咸陽令之職的陸遜可是大秦百官中年輕一輩的翹楚。
不僅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同時也深得陛下器重,掌握大秦五萬禁軍,絕大多數文武官員見了無不給其三分薄面。
可以說無論是官職、權勢還是影響力而言,陸遜都勝過杜宇不止一籌。
地位的不同導致看法的不同,因此文武百官顯然更重視陸遜的發言。
“陸遜,你可知兵法有云,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實力差距過大的情況下貿然與同級世界開展屬實不智,一個搞不好極有可能會損失慘重甚至是全軍覆沒。”
”虧你還統率五萬禁軍,領咸陽令璽,難道連這點都不知道嗎?”
看到陸遜果斷反駁自己,身為文官的中大夫杜宇也是毫不退讓,直接與其針鋒相對的杠了起來,甚至還引用了兵法。
“本官身為咸陽令,又執掌五萬禁軍,自然通曉兵法,就不勞中大夫關心了。”
陸遜這般說道。
“那本官請問咸陽令,咸陽令如此贊同快速開戰的依據是什么?底氣何來?”
“莫不是咸陽令認為剛剛晉升大千世界不久的神州大世界能夠戰勝一方老牌的同級世界不成?”
聽到陸遜的話,杜宇也是滿帶火藥味的說道。
“如何不能?”
陸遜回答說道,使得在場氣氛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