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槐夏回過神,發現大部隊已經沿著鵝卵石鋪成的小道,快要走出西花園了。
她從前方的閣樓上收回目光,腦海里不由自主地構想著整座建筑的立面圖。
清樣式建筑,硬山式屋頂,"紋頭"屋脊,檐出飛椽,上覆灰色蝴蝶瓦。梁架為常用的徹上露明造,四周圓柱有卷殺,下為木鼓柱礎,隱約能見覆盆雕刻蓮葉碧荷。【【1】
這些在她很小的時候從沒注意過,當時的她只知道這里破敗不堪,被歲月和大火侵蝕的殘垣斷壁十分嚇人,就像個隨時會有鬼魂出現的鬼宅一般。
但是,每一座建筑、每一個院落都傾注了無數匠人的心血,經歷了歲月滄桑,它們代表的是一個時期的"社會背景"和人們的"思想體系",是歷史的反映,不該就此磨滅、被人們忽略,消散在歷史的長河中。【2】
好像能理解當初方渡為什么總喜歡來這里,為什么想要復原這里了。
方渡在前面等她,林槐夏快步回到他身邊,彎了彎眼睛∶"夢想要成真了。
方渡含著笑∶"是啊。"
他也未曾想過,自己小時候的夢想會由自己和她一起實現。
"我會好好努力的,方教授。"林槐夏朝他眨眨眼睛。方渡板起臉∶"我很嚴格的,小林。"
林槐夏忍不住打趣∶"你這樣說話,感覺老了好幾十歲。"
蘇啟榮帶著他們在吳宅轉了一圈,他之前多次來這里考察,對每條路、每間房子都如數家珍。
吳宅總共占地十幾畝,并非常見的中軸線對稱布局。主門在南邊,從大門而入正對轎廳。轎廳為古時轎夫休息處。從轎廳往里走便為會客大廳。再往里,是面闊八間的女廳,自為一院。東花園為原花園,以一小花廳與中軸相連。
西花園為擴建后新加的花園,比東花園占地面積更廣,曲廊環繞,涼亭軒榭點綴其間,與花園間的山石小溪相互呼應,曲徑通幽。與花園相連有一四合小院,小院后門接書房小院。小院與其他建筑并不對稱,像是單獨開辟,卻不違和,與花園景色相映成趣,融合得十分巧妙。
周苒苒第一次來蘇鎮,對哪兒都好奇。
"槐夏姐,我們常講中軸線對稱,為什么感覺這個院子一點也不規整啊?"
"地形原因,這邊講求的是因地制宜和整體的平衡,不會完全追求中軸對稱。"林槐夏解釋道,"而且很多人家會擴建或因為各種原因合并相鄰的住宅,沒法做到完全的對稱。有時也會考慮風水的因素,有些院落的大門和建筑都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和我們在北方常見的院落布局不一樣。【1】"
"南方天氣潮濕,建筑風格和北方也不同,這邊的建筑群在修繕的過程中最需要考慮的就是當地的地理條件、氣候條件,不能一味重復之前的方案。南方日照足,降水量大,建筑的結構和材料都需要考慮到防潮的問題。還有依靠水系和空間布局來形成風道,不僅散熱,還可以提高居住的舒適度。有些時候,也不一定是南北向的建筑。"
林槐夏給她指了指前方一個建筑,用手比劃,"一般南方的建筑會采取防潮效果較好的杉木作建筑木材,在柱礎下還會放置''躁石''起到防潮的效果。這些我們做方案時,也要考慮到。除此之外,建筑的比例、用色也與北方不同,需要考慮到。【3】"
周苒苒懵懵懂懂地聽著,雖然課上聽老師講過南北方建筑的不同,但完全沒有考慮過要注意這些細節。
她不由感慨∶"老祖宗的智慧可太了不起了。"
林槐夏彎起眼睛∶"是呀,所以我們才要保護好他們留下來的心血。"
"我們常說''修舊如舊'',其實就是在保護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其原有的歷史文化因素,盡量采用原材料、工藝和樣式,盡量還原其原來的模樣。【4】"
"但是修舊并非做舊,新舊技術和材料如何取舍在實際施工時需要仔細權衡。修復古建筑不是簡單恢復原貌,更像是對當時社會環境及文化的詳細解讀。"方渡在一旁淡聲補充道。【【5】
林槐夏點點頭。
"不僅如此,不論是改造還是修復古建筑時,都要考慮到它周邊環境,不能一概而論,忽略了當地的特色和文化。即使都是南方建筑,每個區域的特色和習俗都有差別。【6】"
"我同意。"一直在旁邊聽幾人聊天的蘇啟榮插話道,"我去其他地方出過差,當地風土文化和蘇鎮其實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如果能在復原的基礎上保留當地特色文化,那就再好不過了。"
幾人又聊了些技術上的問題,慢悠悠回到了西院的藏書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