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找一張圖,看完就還給你。"老人笑容可掬地朝她道。她溫吞地瀏覽著每頁的內容,生怕錯過自己需要找尋的信息。
最終,她停在一頁平面圖上。
她撫了撫鼻梁上的老花鏡,抬眼瞧了下安靜等在一旁的林槐夏∶"找到了。"
林槐夏下意識順著老人的目光瞥了一眼,頗為訝然。
那張平面圖是吳宅院落的平面圖,也是僅存的唯——張舊時吳宅平面圖。
"很少有人知道這家。"
老人也有些驚訝∶"你也知道臨塘巷的吳宅?"
林槐夏點點頭,向老人簡單解釋了下自己的工作。
老人聽后,笑瞇瞇道∶"真巧啊。"
她指了指不遠處的空桌,"要坐下聊一聊么?"
林槐夏欣然答應了老人的邀請。
工作日的鎮圖書館人很少,兩人挑了個能聊天的位置坐下。
座位靠近窗戶,窗外高大的銀杏樹伸展著枝條,茂密的樹葉半遮住窗外的陽光,在圖書館的大理石地板上灑下斑駁的光影。
老人向她介紹了自己的身份,是位作家,祖籍是蘇鎮人。
她向林槐夏解釋道∶"我也是聽說了吳宅重建的事,才想著以家鄉為背景寫部作品,回來搜集資料的。"
老人說話時語調很緩很溫柔。她笑起來的模樣慈祥和藹,帶著一抹儒雅的書卷氣,極富親和力與感染力。
"那為什么一定要選擇吳宅作為參考背景?"林槐夏好奇地問。
老人摸著下巴仔細思考了一番,笑著道∶"我祖上就住在吳宅,所以對那里有種天然的親近吧。"
林槐夏驚訝地張了張嘴,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吳宅已經很久沒有人居住過了。
自從很早前那把莫名的大火后,吳宅的人就陸續搬離那里,離開蘇鎮。那里空無人煙,荒蕪一片,很長一段時間都被人當做"鬼宅"。
林槐夏從小就知道很多關于吳宅的"傳說",但大多都與鬼怪有關。那里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沉寂,沒有人知道那里到底發生了什么,也沒人知道吳家的后人現在都在何處。
同事甚至開過玩笑說,等吳宅正式成為旅游景點后,可以將它這些極具神秘色彩的故事當做景點特色宣傳。
如今憑空出現了一位吳家的后人,林槐真又驚又喜。
林槐夏問了許多關于吳宅的事情,但老人不懂建筑,對她的問題絲毫沒有頭緒,遺憾地搖搖頭∶"對不起,我沒有在這里居住過,只有我的太奶奶在那里居住過。你問的什么天井、雕花這些,我沒設有親眼見過,沒法告訴你。"
見林槐夏失落地斂起眸,老人又道,"不過我從太奶奶那里聽過很多她小時候的故事,這也是我想以蘇鎮作為背景寫作的原因。如果你感興趣的話,我可以分享給你。"
林槐夏對吳宅的了解僅限于現場勘查和查閱資料。但是當時的資料甚少,所能掌握的內容少之又少。
雖然老人講的內容可能與建筑本身的設計無關,可如果能了解到當時的人文背景,也會有許多幫助。
她點點頭,從包里翻出一個筆記本∶"我能做記錄么?""當然。"老人笑容和藹。
老人非常仔細地回憶起來,少傾,她緩緩開口。
她的太奶奶兒時生活在吳宅,在老人小的時候,總喜歡給她講自己兒時的回憶。
老人從小就喜歡聽故事,將太奶奶講述的事情當做故事一般聽,久而久之,爛熟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