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龍柱的表面密密麻麻刻滿了文字,從崛起之時到最后的落幕,其中關鍵之事無比細致入微地進行了記載。
通明座站在天池旁,通天石柱更多的部分位于天上,故而通明座第一眼能看到的便是這段歷史的末期,其上記載道“時至,八仙過界,道統降臨,橫斷之天觀,太行之青鎖,長白之虛靈,天山之妙緣如是種種。故,諸王率眾而戰,太行君亡于仗藥踱足,長白君亡于招搖攬星,秦嶺君亡于橫簫金倪,橫斷君亡于純陽孚佑”
往下的敘述沒在天池水下,通明座的定睛望去,竟然看不透如今這天池水。
文字被刻在漆黑的石柱表面,通明座卻看出尸山血海來,看的他心驚肉跳,攥緊了拳頭。
但他仍然沒有發現最為關鍵的信息。
南燭呢
上面的記載根本沒有南燭,就算不是同一個九州,某些事情發生了變動,由青焰成為了太行君。但以南燭的能耐,他定為一方承冕之君,通明座看過史記種種,其上皆詳細敘述了每一次君王之死的戰爭,每一位君王的模樣與神通一目了然,除了太行君是青焰之外沒有其他變化。
通明座迫切地需要知曉結局,于是沒有選擇升天而起,屏息一沉,躍入天池中。
漆黑石柱果然還有一部分深埋在天池之底,通明座順著記載往下看去,看到了一個從未出現在記憶中的名號。
“昆侖君。”
漆黑有力的文字描繪道“昆侖君自東海鎖龍柱升起,目替為陽,以耀四方。負龍脈,執殺伐,平八仙之亂。”
“望之者,稱其面若人,獨目而居。昆侖君調理八面沃土,承應萬載春秋。八萬載后,魂召輪回,盤踞九幽。故名曰燭九陰。”
通明座的目光停在“燭九陰”這個名字上,掌握諸多源火以鑄造骨像的他竟然感到一股陰寒之氣腐灼肌膚體表。
“是你回來遲了么”通明座伸手撫摸粗糙的石柱,摩挲過燭九陰這幾個字。
不。
絕不是這樣簡單
通明座繼續往下,但森寒之氣越發凝重,甚至能穿透他的火焰侵蝕通明座的骨血。
這哪里是在潛入他熟悉的那片天池,這簡直就是一座通往幽冥的黃泉路
“沒法再往下了”通明座的身軀已經完全化作火焰狀,可火焰的燃燒很緩慢,表面凝結出一層厚重的冰晶。再往下,他將完全失去意識,源火都將熄滅在這森寒之水中。
他勉強看向石柱,圍繞著石柱艱難行走了一圈,探知到了極限,終于獲知到數萬載后九州的歷史記載。
石柱上記載著“九州升華畢,天央使者至。”
遲了點,抱歉。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