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竹秋贊同“直接指控金士俊行不通,那坐實常冬香的死訊只會打草驚蛇,就先別讓常家人去認尸了。我看我們不用在金士俊這里死磕,干脆找機會直接去霸州調查高勇,說不定能更快找到突破口。”
霸州距離京城有一天的路程,也不在蕭其臻的職權范圍內,實施行動少不了太子的支持。
上次見駕時朱昀曦說他向慶德帝求到去北海踏青賞春的許可,定在二月二十五日出行,命柳竹秋伴駕。
往年二月末北海邊正是繁花似錦,今年天氣提前回暖,他們去時許多花都過了盛放期。
朱昀曦見落英滿地,綠肥紅瘦,全不是他期待的景致,悶懊道“都怪那些老頑固大臣害孤被父皇禁足,生生將今年的春景錯過了。”
欣欣期盼的春游不盡人意,他耍起小孩兒脾氣,當場想打道回宮。
柳竹秋勸諫“殿下,今雖花勢已頹,但這湖光天色依然美不勝收。且春景多種多樣,各有各的妙處。有人偏愛早春,就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7,喜歡盛春的又說“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8,也有贊那晚春景象的,說草深煙景重,林茂夕陽微。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9。我們現在是無繁花可賞,但這些殘花剩蕊尚有余香,滿樹綠意正生氣盎然。還有這湖泛清波,楊柳堆煙,鶯啼燕舞,碧草如茵,已足夠曠性怡情了。”
和清雅之人作伴,俯首皆是詩意。
朱昀曦怨氣頓消,點頭道“你說的也有道理,只可氣這造物者既生出繁華美景贈予眾生,為何轉眼便奪回去,不令美好的事物常駐人間呢”
他想起古詩上說的“人生能幾何,畢竟歸無形。10”,想到自身也會如這春景般遲暮衰老,憂郁去而復返,就近在湖邊大石上坐下,望著春波蕩漾的水面悵然太息。
柳竹秋到他跟前嬉笑請求“殿下,讓臣女給您講個故事,好嗎”
朱昀曦知道她想安慰自己,含笑目示她坐到身旁。
柳竹秋面向他說“這故事是莊子講的,他說有個人把船藏在大山溝里,將漁具藏在深水潭中,以為這樣就不會丟失了。可半夜里有個大力士將船和漁具連同山谷深潭一塊兒扛起來帶走了。11”
朱昀曦微笑“莊子老愛講這些怪力亂神的東西,一定又在宣揚他的道理。”
柳竹秋問“殿下覺得他想通過這個故事說明什么道理”
朱昀曦思索一陣,推測“他是不是想說東西藏得再好也會丟失,索性不藏。他們道家都講無為嘛,又推崇什么以無為本,覺得好壞都一樣。”
柳竹秋夸贊“殿下彗心靈性,一下子就參悟了。世上萬事萬物就如同藏舟一樣,不停變化,不可固守。比如這時序交替,繁華代謝,人事更迭,盛衰相繼,都是天地道法決定的。人力無法與道法相抗衡,不如學莊子安時處順,以平常心看待一切曲折變化,方可逍遙自在。”
朱昀曦天性樂觀,自來更欣賞道家思想,喜歡她話里的灑脫,頑皮心起,裝模作樣道“那孤王以后就推崇無為而治,隨便底下人干什么,孤統統不管。”
柳竹秋生怕誤導他會淪為大罪人,忙指正“殿下。無為而治不是這個意思,老子的全話是無為無不為12,是讓人辦事順應自然,不做與道理相悖的事。他還說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13、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14,勸導君王治理國家要細致入微,未雨綢繆呢。若您以后成天無所事事,一味吃喝玩樂,天下準會亂套。”
朱昀曦笑著伸手捏她的臉“你當孤王是晉惠帝呢,孤還沒斷奶就被他們灌輸這些理論,恨不得把唐宗宋祖從地下請出來直接塞進孤的腦子里。孤這輩子只能為這江山社稷,蒼生萬民而活,敢有別的念頭就是無道昏君,活著受千夫所指,死后還會繼續在史書里挨罵。”
隨著笑容淡化,他的神情轉為無奈,瞅著柳竹秋強行幽默道“你以后可得教育你的子孫,等孤王賓天后讓他們多寫幾篇文章替孤說好話,不能由著那幫公報私仇的文官詆毀孤。”
柳竹秋心中莫名刺痛,忽然像照鏡子,在他身上看到了與己相似的被禮教綱常禁錮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