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德帝翻出血書遞給他,直觀認識到柳竹秋的決心,朱昀曦觸目驚心,看后也深受感動,放開膽量問父皇準備派誰去查案。
慶德帝征求他的意見。
朱昀曦早想好了,故意思籌良久說“上次鄉試舞弊案告破,蕭其臻功勞不小,兒臣以為不妨也將這個案子交給他。”
慶德帝高興道“皇兒眼光不錯,朕也是這么想的。”
圣旨發下,蕭其臻以欽差身份接手賈棟剽竊試卷和柳丹之死案。
關于賈棟是如何竊取柳丹試卷的,蕭其臻已與柳竹秋分析明確。
科舉考試的閱卷制度是考生交墨卷,考官評朱卷。
這是為了防止考官事先與考生竄通,憑字跡給考生打高分,規定在考生上交用黑墨書寫的試卷后,將所有試卷的姓名密封,再由謄寫員們統一用朱筆抄錄成朱卷供考官打分。
因此最有可能協助賈棟調換試卷的就是負責密封和謄寫的人。
蕭其臻領旨的當天就將在補考中參與這兩項工作的人全部抓起來,比對朱卷的筆跡,查明謄抄柳丹試卷的書手叫胡洋。
再調查得知在閱卷期間這胡洋自稱頭痛難忍,向上官告了兩個時辰的假,離開貢院外出求醫,犯案嫌疑就更大了。
蕭其臻單獨拷問胡洋,這廝是個軟骨頭,兩三輪夾棍下來招了個徹徹底底。
考試前他先和賈棟一方約好,讓賈棟在貢院附近租一間房,考試結束后就在那里等候。
閱卷時他負責接洽那密封試卷的人,根據賈棟的考號調出試卷。
然后他在謄寫時挑選非常優秀的試卷,也就是柳丹的考卷,連同賈棟的一齊帶出貢院,拿到租房讓他照抄柳丹的文章。
等他抄完后即將柳丹和他的舊卷子銷毀,將剽竊的試卷帶回貢院,抄成朱卷遞給考官們評定。
“我見那考生的文章寫得很出色,以為一定能得高分,沒想到竟被評為了解元,早知道就選個次一點的了。”
胡洋的悔恨只出于罪行敗露,對受害者并無愧歉,沒有良心的人才會靠剝奪他人寒窗苦讀得來的成績換取錢財,將其比做吸血的臭蟲最為貼切。
蕭其臻先將胡洋和協同作弊造假的嫌犯們收押,發文逮捕賈棟,但沒急著審訊他。
柳竹秋告御狀時著重強調柳丹的死因與賈棟有關,首先得查明這頭才能保證賈令策不會抓住漏洞反咬。
他派人去周坎子莊運回柳丹的遺體,命親信仵作重新勘驗,仵作給出的結論仍是溺斃,向長官說明“死者被人灌醉后推到河里也是有可能的,但這樣就很難證明是他殺了。”
柳竹秋依然相信秋蕙的判斷,那河溝的水只齊腰深,除非柳丹當時爛醉如泥才會淹死,他戒酒多年,又怎會醉到那種地步
她細讀洗冤錄,見疑難雜說篇有則記載“昔有深池中溺死人,經久,事屬大家因仇事發。體究官見皮肉盡無,惟髑髏骨尚在。累委官不肯驗。上司督責至數人,獨一官員承當。即行就地檢骨。先點檢,見得其他并無痕跡,乃取髑髏凈洗,將凈熱湯瓶細細斟湯灌,從腦門穴入,看有無細泥沙屑自鼻孔竅中出,以此定是與不是生前溺水身死。蓋生前落水,則因鼻息取氣,吸入沙土;死后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