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淳如舉著酒杯動情說道“今日本該作詩相贈,奈何分別在即,悲緒萬端,恐吟出傷情之句壞了賢弟心情。就借古人的詩句為你壯行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張魯生附和“顧大人說得沒錯,如今溫老弟的名頭已傳遍大江南北,各地都不缺欽佩仰慕你的人,所到之處定會一呼百應,八方逢源。你只管放心大膽地去,歸來時我們還在這里為你接風洗塵。”
人們衷心表露的崇敬愛戴仿佛井里涌出的甘泉。
這口井是柳竹秋獨立挖掘的,她滿心自豪,堅信淙淙泉流會化作江河,匯成大海。
別過親友,上馬將行,來路上奔來二騎,領先的是云杉,身后是一載行囊背包袱的小黃門。
柳竹秋以為他是替朱昀曦來送行的,云杉卻說“殿下不放心,命我跟去照顧你。”
太子把最信賴的貼身近侍借給她使喚,寵愛可謂無與倫比。
柳竹秋卻之不恭,向云杉道謝,引他見過蕭其臻和使團內的大小管事,隨后眾人揚鞭驅馬,浩浩蕩蕩奔向征途。
使節團行進速度極快,兩晝夜后已出長城抵達御馬廠。
此地是韃靼人活動的區域,仲秋時節遼闊的草原已染上金黃,蔚藍的天幕下小河蜿蜒流淌,山巒五彩斑斕。
時常可見潔白的羊群如云朵在天幕下緩慢移動,牧羊人渾厚的歌聲宛若雄鷹展翅,劃過長空,渲染蒼涼。
兩國的戰事已到了一觸即發的邊緣,使節團每次遇到韃靼人的帳篷或馬隊羊隊都很緊張,但這些韃靼平民并不似傳說中的野蠻兇狠,有的還主動拿出貨物想跟他們做買賣。
聽說他們是中原王朝來的使節,都表現得異常熱情,非要殺肥羊打奶茶款待他們。
蕭其臻讓譯官打聽安臘塔汗部落的駐扎地,牧民告訴他們“可汗的帳篷就在烏拉察布蘇木的草原上,你們是中國皇帝的使節,不會被可汗的軍隊攻擊。但聽說最近可汗的弟弟阿努金正和可汗鬧矛盾,遇到他的人可千萬小心。”
他們距離烏蘭察布蘇木還有四五百里,必須馬不停蹄地趕路。
向前數十里來到一座叫“寶拉”的古城,這里是往來商隊的必經之地,也是周邊牧民買賣貨物的據點。
說是古城,卻沒有城郭,中心是一座歷時百年的佛寺,牧民繞寺搭建帳篷或簡易的木屋,形成常駐數千人的聚居地。
使節團奔波困乏,準備在城外休整半日。
柳竹秋和蕭其臻進城考察,二人帶著各自的隨從,騎著馬在五顏六色大小不一的帳篷中穿行,雙眼迎送著來自各民族的形形色色的旅人。
深入一二里時,左側的通路上傳來一陣流水般的馬鈴聲。
那是一支由上百名韃靼騎兵組成的隊伍,為首的是一名穿綠緞坎肩大紅絲袍,頭上胸前金玉琳瑯的美婦人。
她年約三十,生得彎眉鳳眼,面若銀盆,有著蒙古女子常見的修長四肢和健美體態,腰系嵌寶金刀,足蹬高幫馬靴,艷麗而富有英氣。
這樣華服靚姿的女子單看就很惹
眼,被身后威武雄壯的騎兵和身下漆黑高大的駿馬襯托,宛如蒙古長調里歌頌的女王,令人驚艷不已。
柳竹秋判斷這是位地位崇高的韃靼貴族,與蕭其臻小聲議論。
那女子也注意到他們,目光聚焦在蕭其臻身上,似乎對這白皙俊朗,文秀高雅的漢族男子很感興趣,側身向身旁的少年侍從吩咐兩句。
那侍從即刻縱馬上前用半生不熟的漢話詢問“你們是中土來的嗎可否告知姓名身份”
蕭其臻謹慎回話“敢問尊駕何人在下想先行拜見。”
少年說“我家夫人是小阿莫特汗的母親,名叫安西婭。、、、遜河以北的草原都是她的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