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竹秋同意“也好,反正唐時的內官都是這么稱呼太子的。”
朱昀曦立馬不快“我不要這層意思。南唐宰相馮延巳有首詩,開頭是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愿,后面是什么”
柳竹秋硬著頭皮背出來“一愿郎君千歲,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
朱昀曦笑逐顏開,摟著她晃了晃膝蓋“這才是我想要的意思。”
見她猶猶豫豫似不情愿,立刻氣鼓鼓咕噥“連私底下的親昵都不肯滿足,還口口聲聲說愛我呢。”
他拿撒嬌來脅迫可謂出招精準,柳竹秋只好笑哄“好好好,依你都依你,郎君”
他親口說只是私下的戲稱,以后還是有理由推翻的。
朱昀曦戰果顯著,高興地讓她吃飯,說吃完飯要領她去看有趣的東西。
見太子神神秘秘的,柳竹秋尋思他不會在戰時尋歡作樂,那事物定與作戰有關,心里也很期待。
飯后,朱昀曦起駕軍營的演武場,數百軍士正在等候,看著裝都是神機營的戰士。
“我想著對付韃靼騎兵最好用火器,專門請調神機營參戰,他們昨天剛到,還帶來了很多火銃火炮。”
朱昀曦領柳竹秋參觀擺放在場邊的軍械,逐一向她介紹。
他不喜讀書,卻癡迷軍事,對各種武器如數家珍,走到一堆造型獨特的火銃前,隨手拿起一只向柳竹秋介紹。
“這叫三眼銃,每個銃管各有一個藥室和火門,點火后能連射或齊射,克制騎兵最管用,射畢還能當成錘子和短棍使用。”
他命令軍士演示,點火后銃口、射出的鉛丸能擊碎百步外的厚木板,威力著實驚人。
朱昀曦遺憾道“可惜這玩意兒裝填費時,點火后發射速度慢,擋不住敵人大規模的沖鋒。”
柳竹秋正新奇地翻看火銃,琢磨使用方法,聽了他的話,靈機一動道“微臣倒有個主意能彌補這一缺陷。”
她建議將火銃手分成多批,每一批為一列,第一列射擊時后面的裝填彈藥,發射完立即退后裝彈,換后列上前射擊,這樣就能保持火力,增大殺傷力。
朱昀曦大喜,夸她頭腦靈活,傳令神機營立即照此法訓練。
他本來計劃今天出發去白羊口督戰,那里是韃靼人闖關慣走的路線,所以他提前布置重兵,等待與阿努金會戰。
可是這次阿努金沒走老路,提前攻擊了白羊口以北的瓦窯口,朱昀曦接到戰報立即改道奔赴八十里外的瓦窯口,抵達后戰斗已經結束。探子回報韃靼軍隊回撤到瓦窯口西北三十里外扎營。
換做平時,當地駐軍以防為主,趕跑韃靼人便不再出兵。這次朱昀曦出戰就想推翻這種被動防御的作風,下令大軍壓進,主動進攻敵軍。
這一仗竟出奇的順利,韃靼人未抵抗太久便繼續往西撤退,扔下很多來不及收走的帳篷和鍋灶。
朱昀曦起初判斷敵人會往晾馬臺方向轉移,命原本在白羊口聚集的幾路騎兵轉向那里,非要追上一決勝負。
柳竹秋隨駕出征,她此前沒在戰場上跟韃靼人交過手,可在大同鎮時聽那些久經沙場的將士描述過韃靼軍士的勇猛頑強。
阿努金吞并的正是長期在大同與官軍作戰的阿良速部隊,照理不會一交戰就開溜。
她再親自去檢查韃靼人留下的灶坑,發現好些挖得很隨意,也沒有點火的痕跡。
她向參戰的程副總兵說出自己的疑惑,他也正為此納悶,說“卑職也覺其中有詐,已派人檢查韃靼人遺留的鍋灶,好準確判斷他們的參戰人數。就怕殿下斗志高昂,急著轉移部隊,不肯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