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遠說:“蔣媽是個有擔當的,等傷好后定會回來澄清,殿下建議先等十日,若十日后她還不現身再做區處。”
一陣靜默后莊世珍替眾人表態:“殿下的主意不錯,相信陛下也會認可,諸公先封鎖消息,十日后蔣氏仍不歸案,再命有司張告通緝。”
審查告一段落,陳維遠請柳竹秋隨她去見太子。
朱昀曦已收到皇帝急召他回宮的圣旨,想等柳竹秋一塊兒走才在行宮逗留,問她昨晚急匆匆去了哪里。
柳竹秋拿真話遮掩。
“蔣媽中途醒過一次,讓我回家去看她留在房里的書信,里面記載了她和黃國紀的恩怨。”
她講述萬民鄉慘案,連外公趙福清的冤情一并說了。
朱昀曦驚訝:“這么說蔣媽真是白蓮教反賊?”
柳竹秋辯解:“白蓮教有很多分支,她所在的本源教從未參與反叛,教徒都是嚴守戒規的善類,就因出了黃國紀這么個五毒俱全的叛徒才招來滅頂之災。前荊州知府柯游勾結閹黨殺良冒功,致兩萬平民慘死,殿下就不為此憤慨?”
朱昀曦忙說:“我自然是生氣的,也知你想為外公報仇,可黃國紀先耍了陰招,蔣媽這狀便難告了。”
告狀得有苦主。
柳竹秋說:“蔣媽不久前在宮里遇到當年的同鄉,那人叫孫鐵鎖,現是留都皇宮的太監,可讓他去申告。”
朱昀曦聽說案發時孫鐵索只九歲,直覺此事難成。這樣大一樁冤案,若非有足夠的輿論驅動,朝廷是不愿舊事重提的。畢竟翻案代表承認過去的判決有誤,總會顯得皇帝不夠明智。
他讓柳竹秋先讓蔣媽回來洗清反賊嫌疑,以免連累她,之后不放心地追問:“她真是萬里春嗎?”
他心里已吃準了,猜柳竹秋不肯吐真,告誡:“萬里春雖是通緝犯,但干的都是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事,民間尊稱他俠盜,這些情況宮里都知道。我估計父皇也不想嚴辦他這些年才從未過問。但不過問不代表認可,假如真抓到他本人還是會按律懲處的,這點你應該明白。”
柳竹秋懂他的警告,讓蔣媽否認萬里春的身份,再撇清萬民鄉的冤案,她就是清白的救駕功臣,否則便罪無可恕。
回到京城她反復權衡利弊,數日后派人請柳邦彥到忠勇伯府談話。
她真不想再面對父親,奈何為了蔣媽和其他親人的安全必須與他這個家長協商。
太子在皇陵遇刺的消息已傳遍朝野,還有小道傳說救駕的功臣里有位姓蔣的女俠,柳邦彥知道是蔣媽,猜女兒找他與此有關。
父女倆在外書房相見,他向受審似的畏畏縮縮。
柳竹秋一個正眼都不給他,漠然叫他坐下,嚴肅問:“你知道蔣媽的來歷嗎?”
柳邦彥頭皮已繃緊了,怙惴道:“那會兒你娘說她是鏢師家的女兒,父親遭人打死了,她身受重傷,被你外公救下,送到我家寄養。你娘看她老實勤謹,便讓她照看你……這些都是假的嗎?”
柳竹秋交底:“她老家在松滋萬民鄉,以前是本源教教徒,外公當年放跑的強盜就是她和同村的鄉親們。”
柳邦彥晦暗的臉陡然煞白,怕觸怒女兒,嘴閉得蚌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