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許應元悄悄登門,遞來一則驚人消息。
“陛下昨天冊封春梨為僖嬪,賜居景陽宮,還升我做了指揮僉事,領神機營左掖副將。”
許應元知道定是因為柳竹秋的緣故皇帝才會給予春梨和他超出常情的封擢,心里七上八下,想找柳竹秋求個踏實。
柳竹秋愕然良久,平靜道:“許兄莫怕,這對你真是好事,以后努力當差,皇上定會重用你的。”
送走許應元,她神色變得凝重,陳尚志在一旁默默陪護,見妻子眼里聚起淚泉,忙問:“這件事究竟是禍是福?難道陛下在借春梨賭氣報復你?”
皇帝得不到柳竹秋,便冊封她的丫鬟,顛倒尊卑羞辱她。
可他仔細尋思又覺不通,柳竹秋早對表哥斷情了,又對封妃嗤之以鼻,不會為這理由傷心。
柳竹秋拭淚道:“我在為春梨難過,她大概成功與陛下達成了協議,但這么一來終身都不得解脫了。”
促成協議的重要因素無疑是她肚子里的孩子。
她不清楚朱昀曦與春梨的談判過程,卻能預感談判結果,她重新參政的愿望估計很快就會實現,但犧牲春梨來換取機會,這份愧疚將令她永難釋懷。
果然,沒過幾天皇帝傳旨命在京五品以上官員都上疏參加南方稅改議案。
稅改的反對派們也并非都出于維護自身利益,也有一些真心為民著想的正人。他們所顧慮的是各地收稅差事都由宦官把持,橫征暴斂乃普遍現象,朝廷要求收兩成稅,宦官們至少會搜刮到七成,最后兩成交國庫,五成入私囊。
支持稅改的官員也提出難點:稅改施行地區官府與士紳勾結,策動平民暴力抗稅,誣告攀咬征稅宦官,朝廷的政令推行不下去,須派手腕強硬的官員主持。
………………
一向不參與實政的翰林院也授命議事,還領了旨意“可廣發吸納在野有識之士的意見,積極獻策”。
柳堯章覺得妹妹善于謀略,又了解南方情況,跑來找她商議。
柳竹秋推測這是朱昀曦故意設機會讓她建言,與三哥討論后精心書寫一份奏疏,列出施行稅改的三大舉措:嚴格執法,打擊抗逆,重處典型;監督稅官,嚴查賬目,杜絕貪污。
這兩條措施以目前的官場生態來說幾乎是空中樓閣,所以第三條才是基礎。
由皇帝親自去南方巡游一年,推行稅改。
南方的官僚勢力根深蒂固,非尋常手段可攻克,只有至高的皇權能擊碎這塊鐵板。
在皇帝近距離監督下官吏不敢執法不力,商賈豪紳不敢肆意抗稅,宦官也不敢魚肉百姓。
一年下來收的稅可做為標準,將來官府民間都參考這一標準征稅繳稅,這樣皇帝心里有數,百姓心里有數,就不怕貪官惡珰們弄虛造假了。
而且柳竹秋還有一層目的,朱昀曦南巡可親眼見證民間嚴重的土地兼并現象,使其知道問題危害,便于日后再做針對性改革。
每條舉措她都闡述了細則,比如第一條里提到一些良善商賈經常出資為本地捐建橋梁、道路、堤壩、海塘……朝廷可允許他們用善款沖抵納稅,這樣可促進商賈們積極捐建公共工程,減少官府在這方面的投入和由此產生的腐敗。當然慈善工程須經過驗收核算方允許抵稅,防止官商勾結,謊報工程金額和以劣質工程敷衍。
再比如收稅標準不能一刀切,對資產雄厚的大商戶和暴利行業提高征稅額度,減少小商戶的納稅,避免與民爭利。
奏疏屬上柳堯章的名字遞交上去,朱昀曦看后命發六部討論。
不出他所料,絕大多數大臣們不分派系集體反對,因為這份奏疏不止涉及稅改,還威脅到官老爺們的切身利益。
打個比方說,皇帝是大佛,官員是和尚,百姓是善男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