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圣旨到!”
正分編俘虜的秦牧大步出了營帳,許半山、楊鈞、盛驁、盛英隨在后頭,連帶營帳外的守兵,一并叩迎圣令。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送嘉獎禮給前方將士是個美差,中大夫宋連念完圣令,笑瞇瞇地快步上前,將這位常勝將軍扶起來,“汾州、隆州回歸舊土的消息一出,非但是百姓,朝臣一樣激動高興,老者行路慢,耽擱了將軍過中秋,諸位將軍們見諒一個。”
秦牧雖是武將,著鎧甲,氣質卻儒雅,扶了一把正行半禮的宋連,“路途遙遠,奔波辛苦,已為宋大人準備了干凈寬敞的營帳,備下太原美食美酒,宋大人稍事休息,什么時候開席皆可。”
這位將軍聲音渾厚,卻徐徐道來,十分有禮,叫人心里妥帖舒暢,宋連笑得更真誠,“來時半道便聽晉陽已破,將軍神威,捷報傳回上京城,陛下定然心情舒悅。”
秦牧親自引了宋連進營帳,帳中無人,案桌上擺放了一托木盤,蓋著墨青綢絨。
秦牧笑道,“許是哪家富戶逃亡時掉在了路上,秦某是個粗人,不懂佛法,聽聞宋大人齋心佛意,便給大人留著了,并非抄家而來,是秦某私產,還望宋大人不嫌棄。”
佛家講究一個緣字,撿到的更是緣,現在這位常勝將軍將這一份緣贈與他,怎不叫人舒懷,縱然他宋連并非貪慕錢財的小人,進了這軍營,也不得不道一句舒心。
東西卻是不能收的,宋年往西南向略一拱手,笑道,“普天下的東西沒有不是陛下的。”
又笑道,“秦將軍不防想一想,陛下會派一個蠅頭小人來與將軍送嘉獎么?陛下之襟懷,只怕將軍還未聽聞,三千學子鬧事,寫出無數針砭銘文詩詞,陛下看完,非但不怒,反而夸贊學子們詩作寫的好,非但不停辦文武試,還鼓勵學子們入試出仕——”
“雖然最后陛下以才學叫他們心服口服——”
兩人異口同聲,說完都是面對而立,哈哈大笑,秦牧道,“酒宴還請大人不能再推脫了。”
宋連爽聲應下了。
“報——秦將軍,軍報。”
秦牧先辭謝過,出營帳認出了是陛下近衛洛扶風,手里抱著一個盒子,腳步一頓,又大步上前,叩問圣安,“臣秦牧接旨。”
洛扶風側身避讓,將盒子交給秦將軍,他是暗衛,身覆武藝,又是快馬加鞭,所以哪怕出發的時間比嘉獎令晚幾天,也很快趕上了。
另有陛下密信一封。
議政用的大帳里只有兩人,秦牧先拆了密信:梁煥已屯兵琊山山脈,圖謀魏淵,兵九萬,將軍見機行事。
秦牧一震,先取了輿圖來,按路程來算,女帝臨朝的消息已經傳到齊魯燕地,蕭寒必有所動作,但如果主上取下魏淵,蕭寒一旦有所兵動,率兵南下,他與梁煥二人立刻可往腹地收攏,對蕭寒形成夾擊之勢。
魏國占據天時地利,只要補齊糧草的短板,便可遙望舊齊舊燕之地,此番用兵,與他不謀而合。
秦牧收了輿圖,正要派信兵前往下邑探尋消息,帳外又有急報,盛驁急匆匆進來。
“河口傳來消息,四日前有人一夜之間將將近一百多萬石糧食散進了各村鎮城郊,到處都是歡呼慶祝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