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者先說了蕭國大軍壓境的消息,但蕭寒入宮行刺被拘,此時奄奄一息,女帝神色如常,群臣慌亂一陣,不一會兒便都平靜下來了。
商議眼下該如何應對。
新提拔的鴻臚寺正卿齊遜上前稟奏,“當命人立刻將蕭王入宮行刺被擒的消息送往雎陽,交換俘虜,謀求和談,蕭王大軍回撤,十二月入冬,大雪冰封,危機可解,休養三月,來年蕭家軍便是再來犯,我大成將近四十萬大軍,也并不憷他。”
劉儒上前稟奏,“啟稟陛下,蕭寒入宮刺殺,罪無可赦,處死蕭寒,蕭國大亂,可趁機一舉拿下蕭國。”
他話一出,朝中便有不少呼聲,“那盛老將軍怎么辦,六名六百秩以上武將被俘,還有五千麒麟軍,就不管了么?”
劉儒道,“國事為重,此等良機,不可錯過。”
于節是急脾氣,立刻跨步出列,“啟稟陛下,萬萬不可,一則大成軍將征戰數月,已極為疲乏,歸家心切,此時與蕭家軍交戰,勝算不高;二來來蕭國大軍突襲晉陽,已占先機,蕭家軍對蕭寒忠心耿耿,此時再殺蕭寒,只怕適得其反,非但不會亂了軍心,還要叫他們同仇敵愾,為蕭寒報仇。”
蕭寒之于蕭家軍,便如陛下之于麒麟軍,如果沒有把握摧毀蕭家軍,不宜妄動蕭寒。
且先不說陛下待麒麟軍如何,便當真是無情無義之人,盛老將軍戰功赫赫,五千麒麟軍出生入死,若叫他們死于蕭家軍軍帳前,天下豈不是寒心。
于節知曉陛下定會救這五千人,劉儒明面為大成,實則包藏禍心,他更要爭辯了。
他說的話再情再理,群臣皆是點頭,出列附議,“入冬后天氣涼寒,冬衣緊缺,聽說北邊的冬日大雪能有三尺厚,每年凍死的人都不少,實在不宜兵戰啊,能和談最好是和談。”
“這馬上就是歲正年節,只怕將士們也無心打仗。”
宴歸懷亦不認為現在是和蕭國動兵的時機,蕭寒選在此時發難,本也是看中了大成疲乏之軍,背后又有江淮之地尚未維/穩,此番入宮行刺失手被擒,大成雖然沒有那么被動,但想趁機殺了蕭寒,弊大于利。
蕭寒若死了,蕭家軍同仇敵愾,士氣高漲。
蕭寒活著,蕭家軍受牽制,裹足不前,對邊關百姓和將士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
宴歸懷與楊明軒幾人權衡利弊,對看一眼,便都出列附議,主和談。
崔漾點頭,“那便先發告示,蕭寒行刺被擒,齊遜你選出和談的官員,隨朕一道前往雎陽。”
她話一出,正殿里皆是嘩然聲,宴和光帶頭叩請圣安,“戰事危險,請陛下三思——”
宴歸懷往殿上深看一眼,陛下此時去邊疆,別的不說,麒麟軍軍中肯定都是歡呼聲,他們不能回家過年,但無妨,因為陛下天子之尊親往邊關,和他們一起在雎陽過年。
前方是戰是和,都有麒麟將軍在這里,大成皇帝在這里,軍心自然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