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按照節目組的指示,管家應該要在下午兩點正開門,將諸位參賽者帶到一樓大堂東南側的宴會廳,錄制眾人的“初見面”和自我介紹。
但現在因為出了“斷頭美杜莎”的突發事件,房門提早了十多分鐘打開,于是他們決定干脆提前走原定的流程。
二十分鐘之后,七名參賽者就坐在了宴會廳里,開始對著一個正在攝影的鏡頭,做起了自我介紹。
而這也是沈蒔真正了解幾個“同伴”的機會。
幾名參賽者從一開始就被節目組安了編號,因此自然就按照順序來。
節目組請來的七人都是二十啷當的年輕人,長得一個賽一個英俊帥氣,在鏡頭前坐成一圈,畫面十分養眼。
只是
沈蒔不著痕跡地繞著眾人掃了一圈,唇角勾起一個淺笑。
真不愧是劇本殺啊。
沈蒔心中思忖
看來,聚在這里的人,或多或少,肯定都有些關聯。
他的目光順著其他人的視線移動,落到了戴著“1”字號碼牌的富二代太子爺張宜身上。
雖然每一個人都在竭力掩飾,但眼神和微表情是很難偽裝的,只要細心觀察,總能察覺出破綻。
沈蒔注意到,在場的每一個人,雖都裝得毫不在意,實際上注意力總忍不住往張宜身上飄。
沈蒔一個文學專業的高材生,看過的書很多,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偵探小說。
在傳統的本格系小說里,有一個幾乎能算作“規矩”的寫作原則,就是要讓重要登場人物之間彼此存在某種聯系。
這樣的聯系可以是網狀的,比如a和b是同學,c是a的女朋友,d則是b的妹妹,而e又是d的前男友等等;又或者可以是線狀的,abcd可以互相不認識,但全都是e的小翅膀,又或者所有人都被一場火災、一次車禍栓到一起。
沈蒔在看到幾名參賽者的長相以后,已經仔仔細細地辨認過,隨后確定,除了太子爺張宜和他的跟班汪二朋之外,其余四人他確實從來沒有見過。
現在再結合其他幾人悄悄打量張宜的視線,他已經有了九成把握,在這個劇本里,張宜就是那根串起他們這些“珠子”的“線”,是本故事的核心人物。
就在沈蒔觀察和思考的幾分鐘時間里,標號為“1”的張宜和編號為“2”的汪二朋已經在鏡頭前錄完了自我介紹。
隨后,3號起身走到攝影機前。
3號參賽者是七人中最高的一個,目測身高直逼一米九,皮膚曬成健康的小麥色,看起來像個體育生。
“我叫馮杉杉,杉樹的杉。”
3號說道“是麗新影業的練習生,今年二十四歲”
馮杉杉像報菜名一樣飛快而熟練地將自己的基本資料說了一遍,似乎就詞窮了。
他不好意思地對著鏡頭吐了吐舌頭,站起身,朝沈蒔招了招手。
沈蒔對馮杉杉微笑點頭,然后施施然坐到鏡頭前,用平穩而清晰的語調,不疾不徐地進行了一番自我介紹。
他一個文藝工作者,詞匯量很豐富,也很懂掌握說話的節奏,介紹詞不長,但語速平緩清晰,遣詞風趣文雅,一聽水平就吊打前面的三個人。
是以當沈蒔說完,站起身回頭的時候,不意外地迎上了張宜和汪二朋不善的目光。
尤其是太子爺那一雙眼,敵意幾乎化成了小刀子,嗖嗖地往他臉上扎,怕不是已經想著要怎么花錢給他使點絆子,讓節目組把這段惡剪出個黑點來了。
沈蒔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反正他又不是沈嗣,只要在這里完成這場劇本殺就行了,接下來是洪水滔天還是烈焰焚城,又跟他有什么關系呢
況且
沈蒔用眼角余光瞥了瞥猶自瞪著他釋放殺意的張宜,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