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幾十人好奇的圍觀,王大山感覺有些自在,用右手擺了下沿領,開口道:“軍裝還算合身,不過帶著大檐帽不大習慣。”
王大山是廣西客家人,客家人習慣在頭上綁一道緊繃的頭巾,乍一戴寬敞高沿的軍帽,感覺不合適很正常。
“大檐帽剛好佩這套軍裝,你多戴幾次就習慣了。”
李明遠心情不錯,夸了王大山幾句,然后在王大山的介紹下,又看了下其他幾套軍裝。
按照軍種而言,軍服廠中的軍裝主要分為三種,陸軍野戰部隊軍裝、海軍軍裝、預備役警備軍、民兵軍裝。
陸軍野戰部隊中士兵的軍裝是淺黑色色,配備窄檐野戰帽。
海軍部隊軍服式樣和陸軍差別不大,只是把顏色由黑色改為白色,大檐帽替代為水手帽。
警備軍、民兵由于是預備役部隊,軍服和野戰軍部隊不同,裝備淺灰色軍裝,普通士兵沒有參與重大儀式的禮服。
幾套軍服樣品李明遠都很滿意,不過看到配套的軍鞋時,卻有些失望。
軍鞋、軍帽等士兵衣物穿著由軍服廠供應,按照后勤部設立的標準,每個士兵分配兩套作戰服,一套禮服,兩雙布鞋。
軍服、軍帽在作戰和訓練時耐穿不易損壞,而布鞋損壞頻率卻很高。
南里奧格蘭多山地,氣候條件類似大陸南方,士兵在行軍作戰和訓練時,腳下布鞋走不了幾天就會開線磨損。
后勤部下發的布鞋半年替換一次,士兵們為了布鞋能夠穿久一點,常常打兩雙草鞋,在行軍時用草鞋代替布鞋。
士兵行軍訓練勞動強度大,穿著草鞋很容易把腳磨出水泡,進而影響士兵的戰斗力。
李明遠看著布鞋時眼中表現出不滿,馬海看出端倪,連忙解釋道:“軍服廠沒有成立前,部隊里的軍鞋是人工縫制,行軍時比較耐磨,而用機械趕制的布鞋,縫制沒有人工結實,士兵行軍時布鞋損耗加快,以前兩雙鞋可以用半年,現在使用壽命縮短到四個月左右,這個問題我們剛剛從后勤部得到反饋,廠里計劃增加布鞋產量,每個士兵分配三雙布鞋。”
機械的運用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馬海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
頻繁換用布鞋不僅浪費資源,對于部隊長途作戰也有不利影響,李明遠聽完馬海的話后,沉默一會,想到一個改進的辦法。
“老馬,我想到一個辦法,你來看看有沒有可行性。”
“世子請講。”
“目前各地發現的野生橡膠樹有四十多萬棵,過些時間發現的橡膠樹會更多。
橡膠樹產出的橡膠可以制成膠鞋,膠鞋防水耐磨不易損壞,我打算建立一家橡膠廠,一方面用橡膠原料制造膠鞋出口到南洋等天氣酷熱、毒蟲眾多的熱帶地區,一方面用橡膠制作鞋底、然后用布料做鞋面制作腳底布鞋,這樣的話,制成的鞋即耐磨、鞋面海通風透氣,不會因為悶腳產生細菌疾病。”
膠底布鞋適合部隊行軍,不過現在還沒有被其他國家普遍運用,李明遠的話啟示了馬海,他找來軍服廠里的幾個普魯士技工,討論一會過后,肯定在現有技術下可以生產出李明遠所說的腳底布鞋,于是軍服更改了軍鞋生產計劃,準備先生產一批膠底布鞋,試用成功后再推廣到國防軍部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