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定的身高依照后世的標準約有一米七八,在十九世紀西方男子平均身高為一米六七,華人男子平均身高一米六五的時代,華人和白人的平均身高差距并不大,后來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發展,普通白人攝入更多的肉類、豆類等營養食物,西方白人的身高才逐漸高過華人。
而在1878年,陳士定一米七八的個子超過了圍觀的大部分德國白人,只不過他挑戰的白人在當時比較少見,身高近一米九。
“三年前士定和洋人打架受傷,傷勢恢復后加入了王師傅開設在柏林的武館武義堂。
王正誼師傅武藝精深,深得漢王殿下看重,士定跟隨王師傅學武三年,應當學到了一些真本身。”
王正誼生于1844年,1872年四月,移民到漢國。
王正誼移民到漢國時尚未成家,距離他1898年營救譚嗣同名氣廣為人知還有二十多年,至于日后那個傳播廣泛的大刀王五的名號,現在也只是在小范圍內流傳。
在大陸移民名單中偶然發現王正誼的名字,李明遠萌發了統一中華武術門派,創立一個專一的武術文化的想法。
傳統武術說白了就是對力量、速度等自身綜合實力的協調運用,后世一些華而不實的武術招式不僅降低了國人習武健體的興趣,更壓縮了中國武術精神的生存空間,后世日本的劍道、空手道、南韓的跆拳道等在大陸大行其道,而作為擁有幾千年尚武精神,從春秋戰國就出現武士及專業的武術運用的國家,本土的武術發展卻陷入困境。
在李明遠眼中,發展本土武術不是為了炫耀所謂的武藝,而是為了重塑國民精神,將武術訓練作為一種修身養性的精神文化來傳承。
心中有了想法。李明遠在召集了王正誼、李鳳綱、李三等武術名人后,李明遠以復興秦漢華人文明的大義名分使得他們同意傾囊傳授自家武藝,同時根據實用性,創造出一套寓實戰和表演與一體的武術體系。
刪減無用招式、根據李明遠建立添加后世常用的格斗技能、加上相互比試驗證新武術是否合理,多次改編、調整,歷時兩年時間,眾人終于編纂出一個新式武術體系。
新的武術體系包含拳術、刀術、劍術、腿功四大分支,每個分支都有用于比試的詳細規則。
1874年末,李明遠將新編組完善的武術體系推廣到漢國國內,鼓勵國民習武強身養性,稍后一個月,精武會組織成立,負責管理武術比賽與推廣的相關事項。
1875年一月,王正誼在李明遠支持下,在德國柏林開設精武會在海外的第一家分館武義堂,由王正誼擔任館主。
精武會在海外成立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改變洋人對華人的認識,樹立南美漢國的國家形象,同時會館中除了專門教授學員學習武術的武士,還有負責收集商業、政治等情報的情報人員。
武義堂距離陳士定與白人發生沖突的街道不遠。當陳士團正在安撫其他人不要為自家弟弟擔心時,武義堂館主王正誼剛來到現場。
“王師傅,您看陳兄弟能不能打敗高個子洋人?”
王正義身邊,負責在德國搜集情報的華人道。
“黃先生不妨先看看,不久便能知道結果。”
王正誼笑著對身邊的黃玉潤說道。
黃玉潤是投靠漢國的明鄉人,在安南時是個沒有做官的秀才,進入漢國政府后,他沒有選擇和其它人一樣在漢國本土任職,而是毛遂自薦,跟隨王正誼來到德國,擔任漢國駐德國的情報負責人一職。
王正誼臉色淡定,黃玉潤見他說完一句話后一言不發,也跟隨對方一起看向空地上面的兩人。
ps:這一章是為了補上次小白菜燉蘿卜打賞的加更一章。還有明天上午去學車,上午更新不了,大家見諒。
鋼鐵冶煉是制作機械模具、車床等工具的基礎行業,在漢國國內,通過德國技工和前兩批學成歸來留學的努力,漢國鋼鐵廠消化了引進的平爐煉鋼法等冶煉技術,隨后,依托一批華人留學生和從西方引進的科技人才,李明遠成立一家研究院,命名為漢國皇家科學研究,負責研究鋼鐵、電氣、機械等方面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