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遠在當雇傭兵前上過兩年大學,在他初中時候就學過用電解法制備各種金屬的實驗,因此,在明白電解法才是制備各種金屬的主流方法后,李明遠從留學歸來的華人學生中抽調了兩百多人和從歐洲請來的還未成名的物理學家耶德利克、艾斯特洛姆等人共同從事電力研發實驗。
改進弧光燈、研發旋轉磁場型交流發電機、完善電解法制備金屬的工藝,針對漢國國內的實際情況,李明遠給研究人員制定了三個大的研究方向。
以電解法工藝工業化制備鋁、鋅、銅等金屬單質需要大量的電力支持,因此,在漢國國內的發電機研發項目還沒有完成時,科拉萊斯的大型錳礦無法進行有效開發。
不過李明遠并不擔心耽誤錳礦的開采,因為在他利用后世的化學和物理知識對研究人員進行了幾次指導后,發電機項目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按照研究人員的計算,距離項目成功的最終時間不會超過半年。面對研究人員充滿信心的保證,李明遠沒有懷疑,在原本時空,拜耳在幾年后提出了一種簡單的提純方法,使得精煉金屬的效率大大提高,并且這種工藝一直沿用至后世。現在李明遠不僅把后世發電機的原理告訴了研究人員,而且還將拜耳工藝的方法提了出來,如果這樣做他們還不能提前四五年將旋轉磁場型交流發電機研發出來,李明遠只能徒呼無奈了。
第三次工業革命是由電氣引發的變革。
在電力發展方面,漢國經過派遣留學生學習還沒有被西方重視的電力技術,與西方國家的發展水平差距不是很大,再加上李明遠重視電力的研發工作,漢國最有可能在電力方面趕上西方國家的發展水平。
1877年七月,駐扎在科拉萊斯附近的國防軍士兵參加野外演習時,偶然在山谷間的一條河流中發現大量金砂,隨后得到消息的勘探隊沿著河岸流向進行勘探,最后在距離發現地點七八公里外發現一處少見的巨型金礦。
國防軍士兵偶然發現的金礦屬于科拉萊斯礦場資源的一部分,依照二十世紀的生產技術,金礦足夠烏拉圭開發六十年,不過在十九世紀下半葉,漢國政府無法像后世的烏拉圭政府一樣,用相對成熟的挖掘設備將全部儲藏黃金開采出來。
挖掘埋藏在巖石中的金礦需要高強度的合成鋼,而在鋼鐵工業方面上,漢國招攬了曼尼斯特,在1877年,提前八年時間將后世廣泛應用于軋鋼加工行業的曼尼斯特制管法發明出來,但是在特種鋼合成方面,李明遠了解不多,沒有給予高價聘請的歐洲專家關鍵的建議,因此,漢國的特種鋼合成技術沒有取得顯著進展,整個合成金屬方面技術依舊處于摸索階段。
科拉萊斯金礦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礦藏深埋于巖石之中無法開采,少量包含在潛層巖石中的礦藏呈分散型分布,依照現有技術開采產量有限,因此在進行金本位貨幣改革時,李明遠沒有選擇用科拉萊斯金礦產出的黃金作為發行紙幣的儲備金,而是做出派人冒險進入印度的決定。
科拉萊斯金礦淺層礦藏開采收益不大,而且鑒于國防軍吞并阿根廷、烏拉圭的最后日期日益日益臨近,科拉萊斯金礦同剛果地區的礦產場區一樣處于封存狀態,需要等到統一戰爭結束后才能進行開采。
閱讀網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