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工業是由無數個分支技術領域構成的工業集成系統,從煤炭開采、鐵礦石冶煉、特種金屬電解分離以及最后的制作成品,哪一個階段出現短板和不足,都會導致最終生產出來的產品失敗。
漢國的工業發展整體而言起步較晚,1869年年建立的鋼鐵冶煉廠和軍工廠是最早的工業基礎系統,而經過近十年發展,漢國在一些日常生活領域和重要的軍事工業領域實現了自產自足,但是和英法德三國相比,漢國的工業體系卻是比較低級粗糙的一種。
比如紡織制造方面,漢國雖然有不少生產布料的制衣廠,但是卻沒有生產制衣設備的機床。
同樣的事情在鋼鐵冶煉和武器制造行業也一樣,
漢國的軍工廠和鋼鐵冶煉廠性能能夠達到一般的國際水平,但是如果這些機械設備出現故障,漢國仍然需要從歐洲國家購買設備零件進行修理。
因此,能夠看出來漢國的工業體系是建立在買買買的基礎之上,而要想把生產機械設備的機床買下來,不好意思,歐洲國家不是笨蛋,即使你給出大價錢,人家也不會把核心的機床以及配套的機床技術交給你。
機床被稱為工業的母機,其他工業的發展都建立在機床生產之上,所以漢國的借助龐大的資金投入也只是建立了工業的發展的基礎,要想更進一步便要朝著自主掌握機床生產以及制造的相關技術。
核心的機床技術有錢也很難買到,李明遠花費資金買到的少量機床大部分是比較落后的設備,而要從歐洲國家獲取機床技術并且成功消化,本國的科學人才培養是一方面,而用先進的工業技術換取對方的機床技術則是另一個有效途徑。
曼尼斯特制管法經過實踐驗證有效后,李明遠便囑咐劉樸等人與德國接觸,最后以共享曼尼斯特制管法技術加上支付一部分資金的條件,順利從德國人手中引進生產步槍、75毫米火炮機械設備的工業機床及技術,然后在隨后的一年半時間內,利用先前招聘的歐洲技術人才和華人留學生,逐步消化了機床設備的生產使用方法,使得漢國在機床方面的短板得到第一次的有效彌補。
曼尼斯特雖然是在李明遠的指點下發明出新式鋼管軋制法,但是李明遠卻沒有因此虧待他,相飯的是,為了留住從歐洲招聘的科技人才,李明遠第一時間提高了曼尼斯特的工資水平,將其提拔為皇家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并且在對方決定留下來后,李明遠還透漏出不出三年,便會授予他世襲男爵爵位。
君主制國家中獲得爵位無疑是對個人的最高鼓勵,而漢國的爵位制度因為李明遠的刻意延遲,直到1878年下半年才確立下來,根據李明遠制定的標準,漢國的爵位制度分為皇室和貴族兩種。
皇室后裔根據遠近親疏和其功績的大小分為親王、郡王、封君、公主、郡主,
親王為皇室成員的最高爵位,一般分封給君主直系后續,在君主直系后裔去世后,由其繼承人降爵一等繼承。
郡王、封君(為春秋時期爵位,如武安君白起,)為世襲爵位,不需要降等繼承。
公主、郡主為皇室女性成員爵位,非世襲。
而貴族體系則分為世襲制的公侯伯子男和非世襲的男爵、士爵兩等。